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航空   1064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124篇
航天   1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01.
<正>在美国军用飞机发展史上,B-1战略轰炸机的发展最具有戏剧性,起伏跌宕、错综复杂,前后牵涉6位总统。隐身技术使濒临绝境的B-1起死回生,又焕发了青春,成为美国三大主力战略轰炸机之一,在近几年的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濒临绝境B-1的发展上下几经周折。研制计划在肯尼迪总统在位时提出,一提出就遭到不少美国政府官员的反对,因为,20世纪60年代,"导弹万能论"的思想占上风,普遍认  相似文献   
802.
为研制宽光谱可调谐纠缠光子源,提出利用532nm激光抽运周期极化铌酸锂(PPLN)晶体,辅以晶体周期切换和温度调谐的方法。基于PPLN晶体准相位匹配方式,完成对晶体周期、长度和温控精度等特性参数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晶体的周期,信号光相关光子带宽分布以及信号光温控精度曲线。研究表明,在50℃~200℃温控范围内,利用9块晶体可实现676nm~2500nm宽光谱可调谐相关光子输出。研究结果为高通量宽光谱可调谐纠缠光子源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3.
为探讨高超声速进气道在低马赫数普遍存在的起动问题,采用等激波强度法设计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二维混压式前体/进气道,给出了前体/进气道的几何尺寸,对所设计的进气道在设计状态、非设计状态的性能与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低马赫数下进气道的起动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设计的进气道附加阻力较小,总压恢复系数较高,在低马赫数下通过附面...  相似文献   
804.
组合发动机可调进气道气动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使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能在宽广的飞行高度、速度内飞行,设计一种组合发动机可调进气道气动结构.编制带黏性修正激波系结构预估程序,实现不同来流马赫数及来流攻角下,进气道内激波系结构布置及强度预估,并指导进气道可调楔板尺寸选取.考虑进气道附面层抽吸后,对来流在马赫数为1.6~4.0范围内,-2°,0°和+2°三种攻角下进气...  相似文献   
805.
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和遗传算法,建立了一种高超声速曲面压缩进气道的反设计方法。根据压力分布反设计了压缩型面。结果表明,该曲面压力分布与目标压力分布符合良好,从而验证了反设计方法的正确性。采用此反设计方法,设计了某高超声速曲面压缩进气道,并和等熵压缩二维进气道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其它性能参数几乎相等情况下,曲面压缩进气道总压恢复较等熵压缩基准进气道提高9.7%,长度缩短5.6%。吞入23mm前体附面层后,基准进气道不起动,而曲面压缩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仅下降5.4%,表现出良好的吞附面层能力。  相似文献   
806.
某小口径变截面复合材料进气道的内腔尺寸小,表面处理困难,整体制造难度大,如何在满足进气道表面质量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工艺难度,同时赋予零件功能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工艺方法,采用分块组合式的结构设计,在工艺控制下成型出厚度均匀(表面波纹度不超过0.5 mm)、变形量小的蒙皮零件,同时在分块状态下完成喷铝、喷漆处理赋予零件功能化。采用法兰边连接和带板固定连接的协同方式,解决了分块蒙皮之间的对缝阶差问题。成功制造出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的复合材料进气道。  相似文献   
807.
808.
为使歼击机的进气道与发动机工作稳定并高效率地运行,需要采用控制系统按照飞机、发动机的主要工作参数来改变进气道可变部分的几何形状。系统按发动机压气机增压比控制进气道入口斜板转角,并受平尾偏度修正。系统第一次采用了数字计算机控制系统,它与模拟式系统相比,精度高,响应快,体积小,重量轻,具有更多的自动报警功能。目前,该系统已在飞机上投入运行,飞行员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809.
刘雄  王翼  梁剑寒 《推进技术》2015,36(4):513-519
在总收缩比和内收缩比一定的前提下,对不同宽高比的侧板前掠高超声速进气道启动过程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宽高比对这类构型进气道启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对比了不同宽高比构型启动过程的差异,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流动机理。结果表明:宽高比对侧板前掠二维进气道的启动马赫数有显著影响,宽高比3.0,4.5,6.0的进气道启动马赫数分别为3.5,3.9,4.6。不同宽高比不启动状态的共同特征,是内收缩段底板附近存在大规模流动分离,分离形成的溢流主要通过前掠侧板形成溢流窗口进行横向溢流,横向溢流对分离区流场结构有重要影响。在启动过程中,宽高比通过影响不启动状态分离区的展向尺度,影响了横向溢流对分离区排移效果,从而影响了进气道的启动性能。  相似文献   
810.
一种鼻锥钝化高超声速轴对称进气道流动特性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缘钝化尺度是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中的关键参数。针对一种前体锥加弯曲压缩面的高超声速轴对称进气道,选取最大尺度为3.2mm(5%唇缘半径)的几种典型鼻锥钝化半径,在马赫数Ma=6来流,及模型安装攻角为0°、4°、7°的条件下开展鼻锥钝化尺度对进气道流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纹影拍摄及压力测量记录各来流条件下进气道前体流场结构及壁面压强分布,并在无攻角来流条件下利用微型扰流器进行边界层强制转捩研究。结果表明,对无攻角来流而言,即使是尺度高达3.2mm的钝化半径对进气道前体流场结构及壁面静压分布也基本没有影响。此来流条件下,几种不同鼻锥钝化半径的前体压缩面均出现小范围流动分离,而添加扰流器后该分离区均消失。钝化尺度的影响随着攻角的增加而显现,尽管不同鼻锥钝化尺度下迎风面流场及壁面压强分布几乎没有差别,但背风面随钝化尺度增大表现为边界层明显增厚、流动趋于不稳定。其中最大钝化尺度R=3.2mm的构型在4°攻角来流时背风面即出现明显的分离区,而7°攻角来流时背风面更是出现大范围流动分离、进气道背风侧不起动,并导致进气道内部壁面压强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