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7篇 |
免费 | 829篇 |
国内免费 | 19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801篇 |
航天技术 | 385篇 |
综合类 | 313篇 |
航天 | 58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21篇 |
2021年 | 128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10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28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27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100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利用非模态稳定性方法研究了亚临界情况下的热毛细液层对初始扰动和外加激励的敏感性。通过瞬态增长函数和反馈函数分别反映流场对初始扰动和外加激励的放大。研究结果表明, 小Prandtl数(Pr)下的亚临界流动对初始扰动和外加激励均十分敏感,最大扰动放大与Reynolds 数(Re)的平方近似成正比。在大Pr下,只有回流的亚临界流动存在对外加激励的显著放大,其最大值分别随Re5和Pr5呈线性增长。随着外加激励频率的增大,最优扰动波数逐渐减小。流场和温度场表明输出的扰动速度和温度量级远大于输入的量级,并且与管道流动相比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2.
23.
介绍了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特点及其非局域热平衡状态的辐射传输计算方法。利用战略高高度辐亮度代码SHARC(Strategic high-altitude radiance code),计算了3—5 μm波段不同观测条件、光学现象及大气环境下的临近空间大气背景辐射。分析结果表明:临近空间中波红外辐射随观测天顶角的增大而增强,随太阳天顶角的增大而减弱;在38 km及75 km附近,临边背景辐射存在极大值;纬度越高,临边背景辐射的季节变化特征越明显。OH夜气辉和极光对背景辐射有重要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4.
25.
1.前言 在数值模拟激波构造时,通常将流体看作理想流体,即对Euler方程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有限差分法的优点是通用性强,但将其用于计算激波问题时,会在不连续波面附近产生数值衰减、过冲或欠冲,难以进行精确计算。FCT(Flux-Corrected Transport Method)法是Boris等开发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它能充分发挥有限差分法的长处,可有效地计算激渡问题。但是,能对二维复杂形状的绕流进行数值研究还是在Thompson等 相似文献
26.
27.
28.
针对低电压下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出现的读写性能损失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应用于低功耗SRAM的两步控制(DSC)的字线电压辅助电路技术,可以同时实现读和写辅助的功能,降低SRAM的最小工作电压从而降低功耗。写辅助通过字线开启前段的字线过驱(WLOD)实现,提高写数据速度和写阈值(WM);读辅助通过字线开启后段的字线欠驱(WLUD)实现,降低静态噪声,提高稳定性。通过在28 n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下,对256 Kbit SRAM进行前仿和后仿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结构,应用DSC字线电压技术的SRAM的最小工作电压降低100 mV,写时间减小10%,静态功耗降低30%,版图面积增大4%。 相似文献
29.
针对发动机转子高速动平衡转速波动、无法保证振动信号同步整周期采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转速脉冲的振动信号重构技术,大大提高了相量测量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经试验验证,这项技术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0.
在空间冗余机械臂抓捕非合作目标的惯性参数辨识问题中,已有方法大都基于系统动量已知的假设,且辨识过程未考虑基座姿态稳定。针对目标动量未知的问题,设计了具有增量形式的惯性参数分步辨识算法。首先基于线动量方程得到关于质量和质心位置的第一组估计方程,采用增量形式消除未知线动量更新估计方程。辨识结果收敛后根据估计参数计算线动量估计值,代入以转动惯量为未知参数的第二组估计方程中,利用其增量表达式完成对转动惯量的估计。辨识过程中的激励由自适应零反作用控制输入提供,算法在保证基座姿态不受干扰的同时还能对惯性参数精确辨识。仿真结果表明,在30s以内算法已收敛,误差收敛到零的同时,基座姿态角速率控制精度在10-3以下,说明算法收敛快,精度高,同时还能实现基座姿态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