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3篇 |
免费 | 733篇 |
国内免费 | 39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127篇 |
航天技术 | 399篇 |
综合类 | 350篇 |
航天 | 7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119篇 |
2022年 | 131篇 |
2021年 | 145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113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29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145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70篇 |
2010年 | 161篇 |
2009年 | 158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22篇 |
2006年 | 117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研究了使用永磁铁对铁质轴向运动悬臂梁进行横向振动的主动控制;建立了自由端带有集中质量的轴向运动悬臂梁的振动理论模型,并通过振动实验进行了修正.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到了非接触磁力对铁质悬臂梁的作用规律,建立了使用非接触磁力进行横向振动控制方法.对上述控制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实际实验,结果表明,模拟计算与实验完全吻合,梁的振动得到了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632.
本文采用非结构网格,利用DLR所发展的计算软件TAU对X-38飞行器高超声速无粘绕流进行数值计算。为了生成有效的计算网格及提高对流场细节的分辨率,在求解过程中应用了网格自适应,并研究了网格密度对气动力的影响程度;同时与现有的实验结果和用结构网格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符合程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33.
战斗机投掷非制导炸弹,需要预先对攻击航迹做出合理规划,以提高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为此,提出一种战斗机的攻击航迹规划方法。首先建立战斗机运动模型,生成基本战术动作模型库,并将动作组合合成为基本航迹;然后,构建各阶段动作参数的开闭环控制模型,对战术动作进行微观控制,并依据飞行员经验确定参数变化的约束范围;最后,基于非制导炸弹的基本性能和战术运用方式,限定战机的投掷参数,进而完成航迹规划。对机动跃升加俯冲攻击战术进行仿真分析和演示验证。结果表明:所规划航迹满足攻击条件,运动参数符合飞行要求,验证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634.
一个面向5轴曲面加工的实时NURBS曲面插补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提出了一个实时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面插补器,论述了5轴平头刀加工方法运用Taylor展开和坐标变换方法分别推导并实现了NURBS插补、刀具有效加工半径、刀具补偿以及逆运动变换等算法。与传统自由曲面加工不同的是,所提出的插补器能根据刀触点进给率而非刀位点进给率实时生成计算机数控(CNC)机床运动指令。对实例零件曲面进行演示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曲面插补器可以应用于5轴曲面加工中。 相似文献
635.
为了探究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高速飞行时真实气体效应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仿真获得了不同气体模型下Ma10级进气道流场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进气道主流流场温度较低,不足以触发空气的离解反应,反应仅发生在边界层内,但反应程度较低,远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除了边界层温度及热载荷特性,其流场结果则更为贴近冻结流流场,因而化学非平衡模型与热完全气体模型的进气道通流流场结构和性能基本一致。而真实气体效应导致边界层特性的不同,对进气道起动特性产生影响,吸热离解反应通过对进口分离包的抑制和增大进口马赫数将进气道的再起动马赫数从9.8降低到9.4。在对进气道在宽速域应用中的钝化设计研究发现,真实气体效应虽然对前缘钝化进气道流场的压力分布和性能无明显影响,但是其能起到整体降低壁面热流的作用,不仅钝头处的热流降低了1MW/m2,通道内的热流也整体降低了0.1MW/m2。 相似文献
636.
637.
针对轨控式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末端的姿态控制问题,结合反演控制、二阶非奇异终端滑模和非线性干扰观测器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反演滑模姿态控制方法.在反演设计的第一步采用动态面法,避免了传统反演设计存在的“计算膨胀”问题,并使姿态角跟踪误差收敛至原点附近任意小的邻域内;第二步设计引入了二阶非奇异终端滑模,使得角速率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零,同时消除控制量的抖振现象.采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补偿系统不确定性,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所有误差信号最终有界.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轨控式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末端姿态控制方案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8.
639.
640.
非接触光测物体大位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光学法-单光栅双图像法测量物体位移的新技术,利用两个正交的图像记录系统,在试件作大位移后,记录被平行多光束照射形成的光点所覆盖的试件的图像,借助于记录光路系统几何表数,可建立一联立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就可得到被测物体上诸光点所表示的测点的位移大小和坐标值,文中还论述了度件图上测点位置的确定和修正方法,导出了被测物休图像负片上测点的实际坐标的计算公式,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测量理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