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3篇
  免费   721篇
  国内免费   560篇
航空   3165篇
航天技术   656篇
综合类   432篇
航天   107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81.
赖正鑫  肖隐利  宋文艳 《推进技术》2020,41(10):2260-2275
为了深入理解低旋流流场特征和燃烧稳定性,基于OpenFOAM平台,采用动态k方程模型和有限速率PaSR模型对甲烷/空气预混低旋流燃烧进行了大涡模拟,研究了气流入口速度、当量比和压力等流场参数对流场结构和燃烧非稳态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流场大尺度结构与火焰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流场结构和火焰抬升高度受入口速度影响较小,流场和火焰形态能够保持自相似性;随着当量比和压力提高,流场扩张性增强并在燃烧区下游产生回流区,火焰稳定不依赖回流区,根部火焰锋面形状由U形转变为W形,火焰抬升高度降低。火焰锋面稳定在剪切层,剪切层产生的周期性有序涡结构引起当地流场速度脉动和火焰表面褶皱,反映了流场非稳态特性;通过剪切层监测点瞬时轴向速度分析,涡结构特征频率随速度增大而提高,由250Hz提高至300Hz,随当量比和压力提高而降低,由250Hz降低至125Hz。  相似文献   
182.
童福林  周桂宇  孙东  李新亮 《航空学报》2020,41(9):123731-123731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来流马赫数2.9,30°激波角的入射激波与膨胀角湍流边界层干扰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入射激波在壁面上的名义入射点固定在膨胀角角点,膨胀角角度分别取为0°、2°、5°和10°。通过改变膨胀角角度,考察了膨胀效应对干扰区内复杂流动现象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如分离泡、物面压力脉动特性、膨胀区湍流边界层和物面剪切应力脉动场等。研究发现,膨胀角角度的增大使得分离区流向长度和法向高度急剧降低,尤其是在强膨胀效应下分离泡形态呈现整体往下游偏移的双峰结构。物面压力脉动功率谱结果表明,膨胀角为2°和5°时,分离激波的非定常运动仍表征为大尺度低频振荡,而膨胀角为10°,强膨胀效应极大地抑制了分离激波的低频振荡,加速了下游再附边界层物面压力脉动的恢复过程。膨胀区湍流边界层雷诺剪切应力各象限事件贡献和出现概率呈现逐步恢复到上游湍流边界层的趋势,Görtler-like流向涡结构展向和法向尺度变化剧烈,同时在近壁区将诱导生成大量小尺度流向涡。此外,物面剪切应力脉动场的本征正交分解分析指出,膨胀效应的影响体现在低阶模态能量的急剧降低从而使得高阶模态的总体贡献相对升高。  相似文献   
183.
基于非接触式测量的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叶端定时非接触式测量和振动响应传递比的概念,开展高速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的研究。在频域内推导了叶片任意测点位移与任意测点动应变的传递比,给出了单模态共振下响应传递比关于位移和应变模态振型的解析表达式;建立旋转叶片的三维(3D)有限元模型,开展考虑旋转预应力效应的叶片模态分析,提取位移和应变模态振型,获得任意转速下叶端位移与叶根关键点动应变的传递比。开展高速旋转叶片叶端定时非接触式测量实验,采用周向傅里叶算法对叶端定时信号进行处理,获得叶片在不同转速单模态共振下的叶端位移,结合响应传递比,重构5个旋转叶片的关键点动应变。结果表明:旋转叶片在9000r/min和13000r/min转速下发生1阶共振时,与应变片实测结果相比,叶根处应力最大点、次大点和边缘点3个关键点的动应变平均重构误差均小于15%,验证了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4.
非正交弧线齿面齿轮齿面设计及根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勇  冯占荣  盛伟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5):1081-1088
非正交弧线齿面齿轮是以端面渐开线弧线齿圆柱齿轮为假想刀具包络展成的面齿轮。根据面齿轮啮合原理推导了非正交弧线齿面齿轮齿面方程,结合Matlab数学模型和根切理论研究了该种面齿轮的根切现象,计算出面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大内径,并通过Catia仿真滚齿来验证计算的准确性。该研究旨在提出一种新型非正交面齿轮,通过理论推导及仿真模拟来研究该种面齿轮的根切现象,在此基础上探究非正交弧线齿面齿轮的内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参数下,当位置参数增大时,刀具渐开线截面高度和内径逐渐减小,当刀具圆弧半径增大时,内径逐渐减小,刀具渐开线截面高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5.
靳广虎  高鹏  周镇宇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104-2114
为改善面齿轮-圆柱齿轮两次载荷分流传动构型的均载特性,考虑齿轮的中心偏移、轴与轴承的承载变形等因素,依据构型的变形协调条件和力矩平衡方程,建立了传动构型的静力学模型,研究了轴的扭转和支撑刚度对均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轴扭转刚度对均载特性几乎没有影响;分扭轴扭转刚度取合适的比值,则面齿轮分扭传动级可获得较好的均载特性,但圆柱齿轮分扭传动的均载特性几乎无变化;减小双联齿轮轴扭转刚度或增加双联轴支撑刚度可提高该构型的均载特性。因此,为提高该传动构型的均载特性,轴的扭转刚度和支撑刚度需采用参数匹配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6.
本文针对基于飞行程序设计需求的净空处理方案展开研究分析。依据中国民航相关规章,结合实际经验,从飞行程序设计、目视航段面评估、飞机性能分析、气象统计数据、障碍物限制面、环境保护等因素出发,提出一套具备可操作性的方法,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净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7.
由于孔径较小,垂直相交孔的相贯线部分去除毛刺、倒角、倒圆工序用常规工具无法实施操作。通过对垂直相交孔相贯线展开后曲线的分析,找到此空间曲线的变化规律,即基于相贯线的特点,切削刀具或磨头应当沿着一边旋转一边上下移动的空间曲线移动。为此设计了一个凸轮,以凸轮型面带动切削刀具或磨头完成空间曲线的加工。通过反复试验,解决了刀具的耐用度和啃刀问题。  相似文献   
188.
控制分配解决给定的控制输入指令到各个可用的执行机构的分配问题.现有的控制分配算法忽略了执行机构的动态性,假设执行机构偏转与力矩之间为静态关系,通常执行机构动态性被忽略的原因是执行机构的带宽远远比飞行器的带宽大得多.然而忽略控制分配器与执行机构交互影响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文中将控制分配问题转化为有约束的二次规划问题,并将二次规划问题转化为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动态控制分配问题.通过与传统的静态控制分配方法对比分析,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飞行器控制分配模块的有效性与精度,从而提高了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与精度.  相似文献   
189.
描述了极值分布分位点估计方法的原理和模拟退火算法.并对分位点函数展开式的系数进行了优化仿真计算,最后得到样本总体均值的点估计。针对小子样情况,如果对具体的分布不很明确了解,本文提供的均值点估计非参数方法可作为一种备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0.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在基础建设上的投入,机场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同时道面混凝土加盖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飞机接地地带和跑道端部出现明显的辙槽;道面平整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差;跑道调头坪部位出现局部扭起和脱粒现象;跑道道面局部或大部出现渗水现象。这些病害严重影响了飞行安全和机场跑道的使用寿命。为了避免病害的产生或将病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结合以往工程实践经验对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