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102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44篇
航天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叙述了在西北工业大学二元柔壁自适应风洞中利用面元法进行二元半机翼模型试验的研究情况,分析了面元法的基本思想和部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FL—2风洞半模型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新建FL-2风洞半模型试验设备及利用B737-300大展弦比全机半模型,采用“机身垫块+立尾反射板”法,进行纵向测力试验,并与国内同类风洞同一机型半模型和全模型试验数据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个几何相似的 RAE104翼型模型,用实验方法确定西工大翼型风洞(TAWX)的无堵塞干扰开闭比。对于不带测压轨及带测压轨两种状态的开槽壁分别采用2%及4%开闭比可认为近似于无堵塞干扰。利用测压轨测量该翼型风洞上下壁附近控制面的静压分布,并利用快速富里叶变换法计算马赫数及迎角修正量。由 TAWX 风洞与西德 DFVLR TWB 风洞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当迎角为零时,两者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无堵塞干扰开闭比的确定基本上是正确的,经过快速富里叶变换法进行马赫数及迎角修正后的 TAWX 有升力的实验结果也与 TWB 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4.
5.
跨声速开槽壁超临界翼型洞壁干扰的N—S方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二维可压缩非定常N-S方程模拟了带有上下开槽壁的跨声速二维管风洞中超临界翼型绕流的流场。网格生成中内层采用解双曲型偏微分方程,外层采用代数生成法。开槽壁采用只有压力梯度没有顶板运动的Couette流动的解析解近似。推导出槽间流动与开闭比的三次方关系。上下壁边界层可由无滑移条件直接模拟,也可用平板边界层近似。本文对驻室压力作了几种近似处理,结果表明,所给N-S方程的边界条件与风洞实验多接近一  相似文献   
6.
低速风洞横向开槽壁试验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减小洞壁干扰的试验方法,用环境风洞做了二维横向开槽壁试验段性能的试验研究。槽壁由等宽度薄板条在相对模型的两侧壁以零攻角等间距排放而构成,通过测量圆柱模型周向的表面压力对槽板宽度、驻室深度、试验段长度,模型在试验段中的轴向位置等与槽壁试验段性能有关的参量做了试验研究。模型堵塞比一直到0.25的试验结果与无干扰的参考曲线符合良好,结果表明低速横向开槽壁具有洞壁干扰小且结构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FL—23风洞洞壁对跨声速颤振的干扰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了在FL-23风洞中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试验采用动力相似的四种不同尺寸的60°三角机翼平板半模型。结果表明:洞壁干扰提高了跨声速颤振临界速压,当模型展长对试验段宽度的比值Lm/B为0.687、0.600和0.512时,使颤振临界速度的压缩性修正系数分别减小3.8%、2.5%和1.4%。改变开孔率的试验定性验证了上述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边界层转捩对空天飞机性能的影响。在介绍确定边界层转捩起始点的线性稳定性理论和简单关联公式之后,又从噪声影响、头部钝头影响和钝锥飞行试验结果等几方面,讨论了线性稳定性理论的应用。接着介绍了采用转捩函数来确定转捩区的方法。从飞行试验、理论计算和风洞试验等三方面,探讨了进一步研究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的途径。重点介绍了NASALangley研究中心的超声速、高超声速静风洞技术的发展。最后,对今后空天飞机边界层转捩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述西北工业大学自适应壁风洞研究课题组在“八五”期间开展跨声速柔壁自适应壁风洞试验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工作成果。简介该校的高速柔壁自适应壁风洞的设计及主要参数,以及在该风洞中开展的低超声速消除波反射的研究、近声速的自适应壁风洞试验技术研究和跨声速自适应壁试验段优化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引入反映湍流涡粘性的湍流松弛,得到了模拟高雷诺数湍流的BGK方程.在速度相空间、物理空间和时间上对BGK方程进行离散得到了三维十九速离散速度模型;结合分区计算技术,设计了格子Boltzmann并行算法;根据亚格子Smagorinsky模型,提出了直接从粒子分布函数计算湍流松弛时间的方法.用开发的并行计算程序对分体双箱截面和闭口箱梁截面的静风荷载进行了数值识别,得到的静力三分力系数和流场压力分布与风洞试验结果及CFD宏观方法计算结果吻合,并从表面压力分布入手分析了两种桥梁截面的绕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