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102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三轴仿真转台的外框结构有限元--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某三轴仿真转台的外框的结构分析模型和结构优化设计模型,利用基于性态模型的拟牛顿法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了在一阶固有频率和静态变形约束下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42.
43.
为了提高光电显微镜的瞄准精度、必须同时提高光学、机械两方面的设计水平,其中隔圈公差控制是保证光电显微镜精度的关键。本文详细地分析了隔圈的标注方法。  相似文献   
44.
文中主要介绍了某卫星舱体复合材料壁板即东板中的大型预埋件—天线连接框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加工难点,以及初样阶段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制定,分析了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详细介绍了在正样阶段机加工工艺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5.
气体分配方式对民机多隔仓燃油箱惰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假设燃油箱整体和各隔仓无质量堆积的前提下,建立了一种可根据压力差自动确定流动方向和流量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迭代法计算的步骤,然后采用微元法获得了惰化过程中各隔仓体积氧浓度随换气次数的关系.以波音747中央翼油箱为对象,与国外文献中公布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以国产某型客机中央翼燃油箱为研究对象,给出了4种不同的富氮气体进气孔设置及2种气体分配方式,比较了它们对惰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将富氮气体按体积平均方式通入所有的隔仓具有最好的惰化效果,而将进气孔口设置在外侧隔仓并单独进气的惰化效果最差,而且在中部对称位置的隔仓上设置进气孔优于非对称位置设置进气孔.  相似文献   
46.
分析星图中星点获取算法的具体流程,针对传统星体目标聚类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动态框搜索算法。首先采用固定像素框搜索区域最大灰度值点,然后以该点为中心,结合星图图像中真实星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大小可变的像素框进行星体目标聚类,最后采用加权质心法得到星点的中心位置。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7.
飞机框肋类零件是组成飞机骨架的重要零件,具有数量大、形状各异等特点,其生产制造所耗费的时间在飞机研制过程中占有较大比重。然而,通过现有CAD软件所提供的功能进行相关制造操作,无论是效率、质量等均已不能满足现代飞机设计和制造要求,围绕飞机框肋类零件研究和开发相关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已迫在眉睫。基于框肋类零件边界表示模型对零件基础特征进行自动识别与提取,是实现后续相关工艺规划与加工的基础与前提。针对该问题,提出零件基础特征模型,并建立一种基于同侧面的特征识别算法,即:以零件STEP数据作为输入,选取两侧腹板面,应用属性邻接图(AAG)构建、有效邻面识别、关联面完整识别等方法,逐级识别各级关联面以构建两侧同侧面,通过同侧面单元匹配最终实现基础特征构造和特征邻接图构建。其中,针对零件三维模型中的碎面缺陷提出其定义与识别方法,以保证特征面识别的完整性。经由实例测试,验证所提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针对飞机框肋类钣金零件的高效和高质量制造,提出了以知识库和制造模型定义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开发思路,建立了模型驱动的智能化制造流程,根据应用目标设计了从分析、实施到应用的方案。该项技术已在航空工业洪都、沈飞和成飞开展了应用,首阶段验证结果表明零件外形、弯边角度、高度偏差均在精度要求范围之内,可进一步开展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49.
刘海波  李猛  王新  王永青  马玉勇  李兰柱 《宇航学报》2015,36(12):1459-1463
针对几何尺寸大、结构刚度小、误差终端累积效应显著等制造特征引起的大型筒体-端框对接装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过程参量在线反馈的精确对装新方法,设计筒体和端框的圆跳动、对装缝隙等多参量同步在线测量方案,研制多传感组合测量装置,并将其集成于对装系统,从而优化对装工艺,提高对装效率和精度稳定性。经检测,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大尺寸复合材料筒体与铝合金端框对装缝隙误差可有效控制在0.15mm范围内,满足对装精度要求,验证了所研制的多参量在线测量系统对提高对装精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