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9篇 |
免费 | 167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49篇 |
航天技术 | 56篇 |
综合类 | 86篇 |
航天 | 1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492.
用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模拟鼓泡床内气泡—液体湍流两相流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建立了二阶矩气液两相湍流模型,模拟了不同工况下二维矩形断面气液鼓泡床中气泡-液体湍流两相流动,给出了气泡和液体的速度场、气泡体积分数和两相雷诺应力分布,基本工况的模拟结果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PIV测量结果符合较好。文中研究了不同气体表观速度对两相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了鼓泡床内液体的回流流动和气泡的上升运动、各向异性的上湍流,气泡湍流脉动比液体的强,以及气泡体积分数和两相湍流强度随着气体表观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等规律。 相似文献
493.
利用偏向随机行走格子气模型中方向选择概率的计算方法和该模型中的串行更新规则,建立了偏向随机行走格子气行人流模型,将其应用到机场候机楼出港大厅,并对出港大厅内的出港旅客流的形成、平衡、缓解和消散四个阶段进行了模拟和研究,给出了模拟过程,并得到了出港旅客流的流动规律和运动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494.
火箭发动机在地面静止点火试验中,一般都要测量其内部的压力。在进行发动机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引气测压。把发动机内部的燃气压力引到测压装置上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点火试验时,在发动机头部换一个工艺堵盖,工艺堵盖上焊有带管嘴的引气孔或不带管嘴的引气孔。如PL-1,PL-2等;一种是在发动机的前盖上焊接或用其它方法直接组合一个引气管嘴,测压时燃气通过管嘴引出,平时管嘴上必须用一个螺纹堵头涂胶堵死。如麻雀Ⅲ_AAIM-7D,麻雀Ⅲ_BAIM-7E,HQ-2号等。如图1所示。以上两种引气方 相似文献
495.
496.
497.
风洞侧壁干扰控制与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洞侧壁干扰是影响风洞实验数据准确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洞壁边界层的存在会使二维翼型升力线斜率的测量值下降,在风洞设计和实验中采用多种方法来减小其干扰。简述了减小或消除侧壁干扰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优缺点及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侧壁抽吸、侧壁吹除控制与修正方法,最后介绍了判断控制和修正效果的准则。侧壁抽吸与侧壁吹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抑制侧壁边界层效应有一定作用,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98.
499.
针对高马赫数飞行器中恶劣热环境对透波隔热材料的需求,采用溶胶-凝胶方法,以透波型石英纤维为增强体,通过超临界干燥及后处理制备透波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平板导热仪、石英灯辐射加热及万能电子试验机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隔热性能、耐温性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硅透波气凝胶复合材料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在1.28~1.39可调、损耗角正切≤0.005;耐温性≥1 100℃、室温热导率≤0.02 W/(m·K);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能保证飞行器在恶劣飞行环境中的通讯、遥测、制导等系统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500.
气口布置对进气涡流及扫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气口布置对进气涡流及换气品质的影响,建立了缸内过程的三维瞬态数值模型,通过改变气口平射角引入进气涡流,根据归一化缸内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评价扫气品质,对比了不同气口布置角度下的涡流比及扫气品质.结果表明:①改变气口平射角能够产生包括涡流在内的旋转流动,涡流持续到上止点附近,并近似为刚体涡;②进气涡流造成扫气过程中期短路损失,并使CO2聚集于旋转区域中心;③扫气口仰角变大或排气口沿旋转流动方向远离扫气口,能够抑制短路;扫气口平射角减小时,上止点附近的涡流比降低,短路损失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