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0篇
  免费   1333篇
  国内免费   394篇
航空   4471篇
航天技术   517篇
综合类   390篇
航天   1189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对比了MRTD(最小可分辨温差)和TOD(三角形方向辨别)法在测试图样、观察任务、测试规程、结果处理、判断准则上的不同。通过对采样作用、动态响应、客观测量3个方面的分析,得出了TOD法在测试性能上的优势,引用国外相关单位的试验结果,说明了TOD测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22.
大比表面积α-Fe2O3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沉淀水解法制备了大比表面积的亚微米α-Fe2O3粒子,并用SEM、XRD、FTIR和BET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α-Fe2O3粒子的分散性较好,粒径为200 nm,比表面积为69.7 m2/g。用DTA研究了α-Fe2O3粒子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Fe2O3粒子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与其粒径及比表面积有很大关系。Fe2O3粒子对AP热分解的催化能力大小依次为本实验制备的Fe2O3粒子>纳米Fe2O3粒子(40 nm)>市售的Fe2O3粒子(0.2μm)。  相似文献   
223.
根据中高轨道卫星热控涂层温度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待定系数方法的热控涂层在轨性能变化估算方法,此方法仅利用温度数据,不需要卫星光照角、材料热容量等其他参数,降低了以温度反演热控涂层在轨性能变化的参数要求和计算难度。利用该方法,在参考了现有的卫星光学太阳反射镜(Optical Solar Reflector, OSR)太阳吸收比退化的在轨数据和地面试验数据的前提下,同时为计算数据的稳定性,文章估算了某卫星在轨运行580天至1670天约3年的时间里,卫星上OSR的太阳吸收比在轨性能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某卫星OSR在约3年的时间里,太阳吸收比仅增加了不到0.01,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24.
针对供气单向阀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阀门啸叫和机械振动等问题,建立某载人航天器供气单向阀的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弹簧刚度、入口压力等对阀门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系统试验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单向阀活门位移、出口压力和输出流量的趋势具有明显一致性;当弹簧刚度或活门限位较大时,均可能导致阀门内部产生机械振动,增大了引发啸叫现象的可能性。可为单向阀类设备研制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25.
共轴刚性旋翼前飞状态的气动特性主要由工况环境中的来流速度、密度和桨叶的翼型配置、弦长分布和扭转分布等气动布局参数决定。气动布局参数的综合影响决定了共轴刚性旋翼的的升力偏置量。了解前飞速度和升力偏置量对前飞性能的影响规律有利于设计更适合于高速飞行的共轴刚性旋翼。因此,本文通过求解可压雷诺平均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对4 m直径的由两副2片矩形桨叶旋翼构成的共轴刚性旋翼模型的前飞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前进比下的气动力并对不同升力偏置量下的旋翼性能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前进比增大,桨叶展向拉力分布更加趋于合理,拉力中心向桨叶中段移动,可以充分给桨尖卸载;旋翼升力主要由前行侧桨叶提供,升力偏置量过大容易产生激波诱导失速,不利于高速前飞。  相似文献   
226.
民用飞机性能选型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飞机事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系统化地规划好采购飞机的机型以及合理安排不同航线段适用机型飞行是相当必要的。分析国内外有关飞机性能选型指标参数研究的现状,从航线经济性、发动机匹配性、航线适应性、机场适应性四个角度出发,进行飞机性能选型的现状分析。基于飞机性能优劣度初步建立了飞机性能选型指标体系,以期为目前国内航空公司飞机选型提供可靠性能参考。  相似文献   
227.
为了研究并联式TBCC(Turbine Based Combined Cycle)排气系统在模态转换过程中出口流场的变化特性及其气动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动网格等技术完成了某并联式TBCC组合排气系统在整个模态转换过程中的非定常数值模拟。同时,对该排气系统模态转换过程中若干工况时的冷流进行了风洞试验,并将试验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模态转换过程中,并联式TBCC排气系统出口流场的波系结构十分复杂,分流板出口激波对排气系统的气动性能产生了一定影响;TBCC排气系统的推力系数始终保持在0.9以上,但其产生的升力变化较大;风洞试验获得的壁面压力分布及流场纹影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本文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8.
罗皓  金志光  张堃元 《航空动力学报》2019,34(11):2366-2376
为提高来流马赫数范围为2~4的“X”型进气系统大攻角下的稳定裕度,设计并研究了一种倒置二元进气道设计方案,并将其与正置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来流马赫数为2.3~3.5,攻角范围为0°~6°时,倒置布局设计方案总体性能较优,未出现明显激波/附面层干扰问题,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在采用相同的进气道设计方案时,倒置布局其迎风与背风进气道结尾激波位置及总体性能参数差异更小;0°攻角时倒置布局临界总压恢复系数与正置布局相当,4°攻角时倒置布局比正置布局高2%~3%,8°攻角时普遍高19%以上,且来流马赫数越高提升幅度越明显,8°攻角下倒置布局总流量系数较正置布局高6%左右。研究还发现,当来流马赫数较低时倒置布局总阻力低于正置布局, 4°攻角时低1.7%;而来流马赫数较高时倒置布局总阻力高于正置布局,4°攻角时高2.0%。   相似文献   
229.
纵向波纹隔热屏气膜冷却特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敏  赵熙  林莉  康清亮 《航空动力学报》2019,34(12):2648-2655
针对加力燃烧室纵向波纹隔热屏气膜冷却效果开展了细致的实验研究,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了隔热屏壁面的温度分布,分析了隔热屏板型、吹风比、开孔率等参数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实验中板型选取了平板和纵向波纹隔热屏,吹风比变化范围是0.5~3.0,开孔率变化范围是1.4%~3.7%。结果表明:相比于平板隔热屏的气膜冷却效率沿程逐渐增加,纵向波纹隔热屏的气膜冷却效率随波纹板的起伏而起伏且大于平板隔热屏;随着吹风比的增加气膜冷却效率逐渐加大,在吹风比为3.0时达到最大值;气膜冷却效率在波峰处低,波谷处高,整体上随波纹板的起伏而波动,吹风比越小,气膜冷却效率随波纹板的起伏变化越明显;高吹风比(吹风比为2.0~3.0)下,气膜冷却效率沿程变化与增幅较为缓慢;整体上,随着开孔率的增加气膜冷却效率逐渐加大,小开孔率(开孔率为1.4%、2.7%)下的气膜冷却效率相差不大,但在次流背风侧,开孔率小的气膜冷却效率要小于开孔率大的气膜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230.
真实气体效应对Ma10级进气道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高速飞行时真实气体效应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仿真获得了不同气体模型下Ma10级进气道流场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进气道主流流场温度较低,不足以触发空气的离解反应,反应仅发生在边界层内,但反应程度较低,远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除了边界层温度及热载荷特性,其流场结果则更为贴近冻结流流场,因而化学非平衡模型与热完全气体模型的进气道通流流场结构和性能基本一致。而真实气体效应导致边界层特性的不同,对进气道起动特性产生影响,吸热离解反应通过对进口分离包的抑制和增大进口马赫数将进气道的再起动马赫数从9.8降低到9.4。在对进气道在宽速域应用中的钝化设计研究发现,真实气体效应虽然对前缘钝化进气道流场的压力分布和性能无明显影响,但是其能起到整体降低壁面热流的作用,不仅钝头处的热流降低了1MW/m2,通道内的热流也整体降低了0.1MW/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