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390篇
航天技术   52篇
综合类   66篇
航天   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相关地面模拟飞行考核试验条件为依据,对通用再入飞行器长时间大面积防隔热连接结构进行了三维模拟仿真,给出了计算的温升数据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同类防隔热结构的设计和工艺的优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2.
飞机发动机的防鸟撞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国际航空》2009,(11):63-65
近两年频繁发生的10余起发动机吸入飞鸟的事故,给发动机设计与制造者敲响了警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大部分正在使用的飞机发动机抗鸟击和外物打击能力不够,不满足修订后的航空发动机适航标准,业界强调必须通过不断地强度优化和严格的试验验证逐步提高风扇叶片、包容环等部件的抗外物撞击能力。  相似文献   
113.
瘤状冰结冰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提出了一种可考虑粗糙度影响的瘤状冰结冰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欧拉坐标系下空气-过冷水滴两相流动控制方程的计算,对飞机机翼在不同温度下的瘤状冰结冰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NACA0012翼型4°攻角下结冰表面的瘤状冰冰形。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该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4.
高超声速钝锥模型及其尾迹红外辐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InSb红外辐射计在弹道靶上测量底部直径为10mm、半锥角和头部半径分别为9°、2.2mm(模型A),8°、0.6mm(模型B)的两种非烧蚀钝锥模型及其尾迹的红外辐射.模型速度大于6km/s,飞行环境压力约4.8kPa,红外辐射测量波段为1~3μm、3~5μm.结果表明:非烧蚀钝锥模型头身部红外辐射远大于尾迹红外辐射,在相同飞行速度和环境压力条件下,模型A产生的红外辐射比模型B产生的红外辐射强.  相似文献   
115.
为深入认识旋翼结冰的影响,从结冰强度和桨尖冰脱落两个方面阐述了旋翼结冰的特征及其主要响应因素,进而归纳了结冰对直升机升阻力特性、悬停特性、操纵特性等气动影响,并提出了评估旋翼冰脱落对直升机物理损伤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介绍了旋翼防/除冰应用中的电热防/除冰、液体防冰和气动除冰等主要技术,系统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电热防/除冰除冰效率高,但能耗较大;液体防冰能耗低,但作用时间短,且防冰效率不高;气动除冰系统虽然能耗低,但其安装部位有限,并且易造成直升机气动损失。在此基础上,还针对当前直升机防除冰系统存在的缺点,从旋翼结冰的高精度预测、多种防/除冰系统的耦合开发、大面积超疏水材料制备工艺提升等多个方面,全面展望防/除冰未来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6.
117.
118.
本文介绍的防溅罩“三工序复合模”,结构简单,生产率高,可以在一个工作周期中,完成毛坯的压制成形、切边和切断三道工序,同时生产出两个合格零件。  相似文献   
119.
120.
为研究航空发动机双层结构金属机匣在受叶片冲击时的包容性问题,利用滑膛炮试验系统对双层钛合金带不同间隙叠层靶板进行打靶弹道试验。通过28次有效的弹道试验发现:对比内层(迎弹面)、外层靶板厚度相同带间隙组合的试验结果,间隙越大靶板抗侵彻能力越差;对比不带间隙组合试验结果,内层较薄组合的抗侵彻能力强于内、外层厚度相同组合。采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打靶试验进行了数值仿真,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发现内层较薄组合的抗侵彻能力强于内层较厚组合,且两者均强于内、外层厚度相同组合;各个组合在没有间隙的情况下,弹道极限随叶片攻角增加而增加,但是速度曲线突增的攻角有所不同。无量纲靶厚决定了叶片冲击双层靶板的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