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航空   989篇
航天技术   127篇
综合类   125篇
航天   16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61.
针对Stephenson-Ⅱ型六杆机构四位置运动生成问题,给出基于布氏曲线的广义布氏曲线概念及其方程,同时给出解域综合方法。该方法首先求解出满足要求的解曲线,而后利用雅可比矩阵行列式值符号及机构运动连续性条件剔除解域中存在运动缺陷的机构,最后根据实际需求附加约束条件形成可行解域图。给出的综合示例验证了解域综合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简单且便于编程实现,同时对其他多杆机构的综合也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62.
基于喘振裕度估计模型的发动机高稳定性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解决超机动飞行中发动机喘振裕度不可测量的难题,提出一种发动机喘振裕度的建模方法.喘振裕度的模型分为常规飞行时的无畸变模型与超机动飞行时的损失量模型两部分.无畸变模型是基于喘振裕度特征选择算法筛选最优模型输入,以非线性拟合方法建模实现;损失量模型则基于在线攻角预测模型实时评估发动机进口畸变度,进而计算获得.而后利用上述估计模型对发动机的稳定性进行实时预测,在不改变发动机原控制回路的基础上,对涡轮落压比控制指令进行喘振损失补偿,实现高稳定性控制.最后,通过大攻角机动飞行的数字仿真,验证了上述方案可以准确控制发动机喘振裕度在11%~13%,保证了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963.
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似乎有各种形状,但你仔细观察以后,会发现它们主要呈现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其中圆轨道是椭圆轨道的特殊情况。卫星的轨道形状与人造地球卫星入轨时的速度和方向有关,究竟采用哪种形状的轨道,则是由人造地球卫星的功能和用途决定的。  相似文献   
964.
为实现“皮星一号A”卫星无干涉分离,达到分离初始姿态要求,对皮卫星星箭分离机构运动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首先,根据皮卫星与凸轮限位机构间的受力情况和能量守恒定理确定了凸轮轮廓尺寸和分离弹簧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星箭分离过程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动力学模型的数值计算确定满足无干涉分离条件的舱门扭簧弹性系数。星箭分离过程的仿真计算和试验校验了“皮星一号A”星箭分离机构可实现无干涉分离,皮卫星初始速度、角速率均满足所提出的各项初始分离姿态要求。  相似文献   
965.
为了测试出AV90-3轴流压缩机在0.6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中的安全运行范围,采用减小进气体积流量测定喘振点的测试方法和测压力波动的喘振判别方法,准确测试出了AV90-3轴流压缩机的喘振边界线。得出了静叶角增大后,喘振边界线向右上方拉伸和增压、负压下的喘振边界线与常压时基本重合的试验结论。通过将进气体积流量和压比作为防喘振的控制参数,设置报警线和防喘振曲线,采取旁通回流的方法,有效预防了喘振发生。可为后续大型连续式风洞压缩机的喘振边界测定和防喘振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66.
后缘连续变弯度对跨声速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后缘连续变弯度对跨声速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不考虑翼型后缘连续变弯度,基于搭建的优化设计系统对跨声速翼型进行气动减阻优化设计,通过添加不同的约束优化得到两种跨声速翼型:无激波翼型和超临界翼型。然后在这两种翼型的基础上,以后缘偏转角度为设计变量、以阻力系数最小为目标,针对不同的升力系数分别进行优化设计,并根据优化结果深入分析后缘连续变弯度对这两种翼型极曲线特性的影响机理。优化结果表明:无激波翼型与超临界翼型相比,其设计点处的气动特性较好,但鲁棒性较差;升力系数小于设计升力系数时,应用后缘连续变弯度后,无激波翼型的极曲线特性明显提高,减阻最高达到3.9%,而超临界翼型的极曲线特性提高不明显;升力系数大于设计升力系数时,应用后缘连续变弯度后,无激波翼型和超临界翼型的极曲线特性都明显提高,减阻分别达到2.4%~18.1%和1.7%~13.2%。  相似文献   
967.
968.
热气防冰系统内表面弦向传热性能衰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反向热流法实验研究了弦向3排射流喷口,且中央喷口正对前缘驻点结构下射流冲击热气防冰系统前缘内表面的局部传热特性。重点研究了喷孔射流出口雷诺数Rej、笛形管相对于前缘的距离与孔径比Zn/d、射流冲击驻点区弦向弧长与孔径比r/d对冲击前缘靶面的局部传热性能分布的影响。实验中Rej范围为2.5×104~1×105,Zn/d范围为1.736~27.5,r/d范围为13.21~61.5。结果表明,局部传热性能分布曲线为从驻点开始向两侧衰减的钟形曲线,包括稳定段、下降段和结束段3部分,其中稳定段只受参数r/d的影响,而参数RejZn/dr/d均能够明显影响下降段的下降速率,参数r/d则几乎不会改变下降段的总下降幅度。总结了此类喷口结构下射流冲击前缘换热性能衰减分布曲线的通用实验关联式,以指导防冰系统的设计和热性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969.
970.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前对于地球同步轨道(GEO)空间目标的探测和识别主要依靠反射太阳光的光度变化进行分析识别并判断.基于空间目标表面漫反射性质的可见光反射特性计算模型分析,研究了不同形状反射体可见光反射特性,并提出一种采用不同形状反射体控制改变空间目标可见光反射特性的方法.以GEO卫星为例,采用基于蒙特卡罗的非序列光线追迹方法,仿真分析椎体、球体和圆柱体作为反射控制体对卫星光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改变卫星原有可见光反射光变曲线,降低卫星被探测识别概率,提高空间目标隐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