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1篇
  免费   925篇
  国内免费   500篇
航空   4623篇
航天技术   370篇
综合类   349篇
航天   112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红外探测器的高度发展已使用于目标表面的热红外隐身材料成为飞行器隐身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对这种材料的发展情况,以往的文献一向较少涉及。本文概括了这种材料的一般性能要求,较全面地评述了十余年来红外隐身材料研究中各主要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一些重要材料品种的特点、性能水平、技术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2.
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综述了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过程,以及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决结构型吸波材料的分析和设计中所遇到的反射系数计算问题,从电磁场理论出发,导出了电磁波以任意角入射时多层雷达吸波材料(RAM)涂层的反射系数公式,此法简单易行,为结构型吸波材料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提供了基础,同时给出了计算曲线的例子,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电磁波的入射角,极化状态等对反射特性和隐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航天飞行器防热部件烧蚀行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航天飞行器防热部件在氧-煤油发动机火焰喷吹下的烧蚀行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利用“杀死”单元的方法建立防热部件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实现了烧蚀边界的退缩,从而完成了对烧蚀尺寸变化的定量描述。烧蚀开始于4.59s,到12s时线烧蚀量为1.47mm。计算结果与试验的实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5.
通过嵌入光纤对芳纶/五氧复合材料板及环氧树脂浇注体的固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光纤嵌入法能准确监测出浇注体及芳纶/环氧复合材料的瞬时固化情况。  相似文献   
76.
纤维增强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用于飞机、地面运输设备、轮船等的结构必须要符合防火规范。它的耐燃性决定于基体树脂的耐燃性。树脂结构不同,耐燃性不同。通过在树脂中加入阻燃剂,对树脂改性和变更成型工艺等途径可以明显改善其耐燃性。  相似文献   
77.
大佛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总体设计、放样造型以及铸造、热处理、机加预装、焊接、着色以及密封防腐等一系列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78.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设计容许值的优化,要比金属复杂的多。文中将复合材料与金属加以比较,以了解复合材料设计容许值优化的特殊问题。讨论了各种因素对设计容许值的影响,包括材料、试验、工艺、模具、质量控制和环境老化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复合材料设计容许值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9.
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纯镍中硅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光荣 《上海航天》2006,23(3):61-64
为简化纯镍中硅含量的测定过程,提高测量精度,研究了一种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检测。介绍了方法的原理、工作参数和测定条件,并确定最佳工作条件,讨论了燃烧温度、共存离子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的灵敏度高、干扰小、选择性和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分析周期短。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标准加入回收率大于97.0%(样本数n=6),可满足实验室仪器分析质量与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0.
丁羟弹性体的交联密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要介绍了丁羟弹性体交联密度的表征参数、实验方法及其在丁羟推进剂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