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388篇
航天技术   26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71.
陈志英  周平  刘勇 《航空动力学报》2018,33(7):1537-1543
考虑到涡轮转子径向变形对涡轮叶尖径向间隙以及篦齿径向封严间隙的影响,提出涡轮转子径向变形多目标协同稳健性优化方法。利用基于Kriging模型的分布式协同响应面法(DCRSM)分别建立涡轮转子和涡轮篦齿的参数与径向变形间的响应面模型,并求解单目标下的稳健最优解。采用理想点法建立涡轮转子和篦齿径向变形多目标协同稳健性优化模型,并进行多目标协同稳健性优化求解。优化结果显示:提出的多目标协同稳健性优化方法与单目标稳健性优化方法相比涡轮转子和篦齿径向变形量的标准差分别降低了2.6%和4.9%。提出的方法为涡轮转子参数设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72.
周凯红  唐进元 《航空动力学报》2018,33(10):2542-2553
基于曲面活动标架理论,提出了点啮合齿面整体设计的曲面包络逼近方法:以第一齿面包络特征线为样条曲线,以第二齿面沿接触点迹线的齿面局部结构作为曲面插值条件,通过第一齿面运动不变量描述的运动变换,构造完全由第一齿面的运动不变量描述的第一齿面共轭运动空间作为第二齿面整体优化设计空间,确保齿面设计方法的可全局优化性和可加工性。根据点啮合齿面加载接触实验数据,以空载啮合时两齿面间隙作为预测和控制重载情况下的接触区形状和大小的设计目标参数,建立点啮合齿面整体优化设计的变分不等式模型。与以往点啮合齿面设计和齿面接触分析(TCA)方法相比,该齿面设计方法摆脱了以往齿面接触分析(TCA)中以特定机床加工参数作为齿面重构参数而给齿面优化设计带来的不必要的限制,能在满足预定的加载的啮合特性要求的同时,确保齿面能用盘铣刀通过多轴联动数控加工方法以展成法加工。仿真实例计算和分析表明:本齿面设计方法能形成完整的弧齿锥齿轮齿面,该齿面在满载啮合时,重合度达到2.122,传动误差幅值降低至0.063°,具有优良的加载啮合特性。   相似文献   
473.
针对低信噪比下扰码初态正确估计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求解含错方程的扰码初态估计算法。根据初态递推关系,利用接收的软判决序列建立含错方程,将初态估计问题转化为含错方程组的求解;采用平均校验符合度来衡量含错方程组成立的可能性大小,通过遍历初态集合完成初态估计;通过分段寻优求解的方法来确定校验方程,该方法极大降低了高阶数下需要遍历的初态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信噪比为0 dB的情况下,扰码初态正确估计率能达90%以上,相比于传统的卷积码快速相关攻击算法约有1~2 dB的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474.
475.
航空发动机轮盘长时间在交变大载荷下工作,其盘心、螺栓孔、端齿等应力集中的特征部位容易发生低周疲劳失效。为准确评估轮盘特征部位的疲劳寿命,需设计反映应力梯度的模拟件并开展相应的疲劳试验,从而为发动机结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现有的模拟件设计方法通常保证危险点一定范围内的应力/应变分布与真实构件的一致,但这些方法对“一定范围”的定义缺乏理论依据且未能形成统一认识。为此,提出了一种临界距离范围内SWT参量分布一致的模拟件设计方法,建立了轮盘盘心、螺栓孔、端齿等危险部位的模拟件设计方法,并开展了模拟件的低周疲劳试验。将端齿模拟件100%转速对应的平均疲劳寿命与轮盘旋转疲劳试验结果对比,相对误差为7%,且均为表面薄弱晶面起裂。最后,讨论了该模拟件设计方法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476.
针对面齿轮传动系统存在边缘接触的问题,通过对面齿轮齿顶进行倒圆和削顶优化设计,改善面齿轮传动系统的接触 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含齿顶倒圆和削顶的面齿轮仿真分析模型,对传动系统进行准静态接触分析,研究了齿顶倒圆和削 顶对面齿轮传动系统啮合力、接触区域以及齿面最大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齿顶倒圆可以明显地改善面齿轮系统的边 缘接触并降低接触应力,但倒圆半径的增大会降低面齿轮的重合度,降低系统的承载能力,研究对象中面齿轮齿顶进行0.20倍模 数的倒圆较为合适。齿顶削顶可以降低面齿轮系统质量,但较大的削顶角度会恶化面齿轮接触性能,使齿轮副产生应力集中,从 而使齿轮接触应力增大,研究对象中面齿轮削顶角度为97.5°时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77.
针对航空发动机试车过程中出现的卸荷腔压力异常偏低导致轴向力偏小且反向的故障,利用试车数据开展了封严元件实际工作间隙标定及各元件对卸荷腔压力、温升的敏感性分析。分析发现,因压气机后轴颈篦齿间隙异常偏小导致压气机鼓筒轴温升偏大,引起篦齿盘热变形增大、阶梯篦齿工作间隙减小,从而导致卸荷腔压力异常偏低。提出了增大压气机后轴颈篦齿间隙、配合增大卸荷腔排气面积的解决措施。发动机地面试车结果表明,96%换算转速时,卸荷腔压力增大约170 kPa,轴向力增大约2 700 daN,验证了调整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8.
479.
为研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钻削轴向力与分层特征,以电镀金刚石钻头和硬质合金麻花钻为钻削工具,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正交钻削实验,研究钻头的几何形状、刀具材质以及钻削工艺参数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钻削轴向力和钻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钻削工艺参数直接影响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钻削轴向力和钻削质量,高转速、低进给速度和合适的刀具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