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2篇
航空   356篇
航天技术   40篇
综合类   54篇
航天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复合材料超椭圆板与穿孔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中,控制其固有振动频率可有效避免共振。本文基于二维抽样优化算法(2DSO)优化了复合材料超椭圆板和穿孔矩形板的铺层序,以使其振动基频最大。2DSO由抽样优化和分层优化算法(LOA)组成,充分利用了层合板层压参数降维技术、弯曲刚度敏度及其线性叠加特性。在抽样优化阶段,先基于动态距离约束获得一个抽样优化解,然后基于该解通过LOA进行了铺层序优化直至获得最终优化铺层序。之后采用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的里兹法求解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振动基频,并利用2DSO优化了不同边界条件和长宽比的复合材料超椭圆板和穿孔板铺层序,优化结果表明二维抽样优化算法高效、稳定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02.
为了研究铺层区域变量对大展弦比机翼静气动弹性的影响,本文在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下,依据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外翼段铺层区域的划分以及90°铺层角度的个数对大展弦比机翼静气动弹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45°、90°混合铺层的铺设效果优于只有0°、±45°铺层的区域;机翼变形情况随着外翼段铺层区域的增大而减小,且减小斜率逐步增大;外翼段铺层区域固定时,增加90°铺层角度个数会有效减小机翼变形,且机翼变形情况与增加的个数基本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个数在铺层设计中可能存在一个最佳取值或最优占比。  相似文献   
503.
为了得到能便于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同时满足制造约束的复合材料层压板铺层库,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屈曲稳定性的复合材料层压板铺层库设计方法。首先,独立设计铺层角度数量表,便于多种铺层比例的快速移植和交叉融合;其次,以四进制方式对铺层顺序编码,遍寻满足约束要求的铺层顺序,确定核心铺层组范围,设计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优化核心铺层组铺层顺序,基于核心层组边界向上和向下逐层扩展,合并得到整个设计空间的复合材料层压板铺层库;最后,分析层压板折算刚度系数推导结果,给出铺层库均匀性调整方法。与手动调试铺层库相比,通过本文方法设计的铺层库临界失稳应力普遍提高10%以上,均匀性调整后的临界失稳应力依然提高5%以上。  相似文献   
504.
由于变刚度复合材料具有更大的设计空间,能更充分发挥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的优势,研究其优化设计方法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考虑了工形长桁加筋壁板变刚度复合材料的可制造性,并通过自动铺丝工艺试验获得了纤维的变角度极限范围。研究了壁板面板的铺放角度对加筋结构屈曲强度的影响,然后利用Python编程,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通过遗传算法对工形长桁加筋壁板的面板铺层设计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纤维角度变化宜控制在20°范围内,当面板与筋条同时承受压缩载荷时,面板为纯0°铺层的加筋结构的屈曲强度比纯90°铺层时要低;遗传算法稳定且收敛性好,通过优化后的结果发现,纤维角度集中在60°~65°时,加筋结构的屈曲强度最高。变刚度复合材料可提高加筋壁板屈曲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05.
某型发动机离心叶轮在试验中出现盘体掉块故障,通过对故障件的复查、分析以及补充计算,确定了该故障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盘体掉块故障是由径向扩压器叶片引起的高阶共振造成疲劳破坏。通过结构改进,调整了叶轮的固有模态和激振源频率,避开了该高阶振动,并通过多轮考核试验验证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