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8篇
航空   382篇
航天技术   76篇
综合类   68篇
航天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刘明昕 《火箭推进》2005,31(1):35-38
介绍了波纹板成型模数控加工工艺方法及特点,详细论述了数控加工的优点,并结合实例进行工艺方案分析。实践证明,该项加工技术不仅加工质量好,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带滑移铰空间机械臂惯性空间轨迹的复合自适应跟踪控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讨论了载体的位置与姿态均不受控制的漂浮基带滑移铰空间机械臂的控制问题。动力学分析表明,结合系统动量及动量矩守恒关系得到的运动Jacobi关系及系统动力学方程将是系统惯性参数的非线性函数,借助于增广变量法,我们得到了与惯性参数呈线性关系的系统广义Jacobi矩阵及系统控制方程,以此为基础,针对系统中存在未知惯性参数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末端抓手惯性空间期望轨迹跟踪的复合自适应控制方案,此控制方案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测量空间机械臂载体的位置及移动的速度,加速度,仿真运算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扭转振动攻丝系统体积大、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关键问题,使攻丝力矩明显减小的振动攻丝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压力角小、具有对称结构、制造工艺简单的斜楔式扭转振动器的传动原理,导出了该振动器的输出运动方程所要满足的必要条件,并给出了输入输出构件凸轮廓线的一般方程.最后通过一个例子证实了方程的正确性.这种扭转振动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振动攻丝、振动铰孔加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运输机气动设计要求来说明目前国内运输机风洞实验所存在的一些实验技术问题,例如半模实验技术,运输机的支架干扰与修正,对流场品质要求,发动机与机体干扰,对运输机模型的要求等,并通过分析国外研究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解决办法,供运输机实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UG的汽车覆盖件拉延模结构参数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汽车覆盖件拉延模结构参数化设计的意义,介绍了UG软件在汽车覆盖件拉延模结构参数化设计中的应用,说明UG三维建模功能可以满足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覆盖件拉延模的快速响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VB6.0下研究典型级进模排样图形和其俯视图绘制的联系,利用VB6.0软件邮长圆形典型冲件级进模俯视图形设计的智能化,并给出了该软件程序运行生成的一个长圆形典型冲件级进模俯视图形。  相似文献   
17.
详细阐述了弯管模胎图形库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图形库的实现方式.最后通过实例阐明了系统在弯管模胎图形库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某产品一号肋锻件筋条高、隔框多,形状复杂,工艺成型困难。本文论述了该锻件的成型工艺方法,包括设备选择、模具设计、锻造工艺、热处理等。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拉深模试冲时的缺陷及原因,建立原因表,应用遗传算法技术对拉深模试冲时的缺陷进行智能诊断,探讨了提高拉深模试冲时的缺陷诊断准确率的优化方法,描述了遗传算法的诊断过程。  相似文献   
20.
光纤通信线路检测到的电功率随差分群延迟变化,可作为PMD补偿的反馈控制信号。给出了这一变化关系的理论计算和曲线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一关系,确定电压信号与DGD的变化关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实验系统,并考虑了影响反馈电压信号的多种因素以及减小这些影响的措施。通过眼图给出的实验结果说明了补偿的效果,还通过误码测试仪测量了补偿前后的接收灵敏度的改变以定量说明补偿的效果,最后比较了不同情况下的补偿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