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2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航空   1344篇
航天技术   102篇
综合类   139篇
航天   22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葛健  柳阳威  陆利蓬 《推进技术》2018,39(7):1486-1493
为探究机匣壁面温度对跨声转子性能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对等温机匣壁面和绝热机匣壁面两种情况的跨声转子Rotor 37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其对特性线、总温等参数的展向分布和叶顶流场结构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等温壁面相比于绝热壁面更接近实验的真实情况,采用等温壁面边界条件预测的出口总温径向分布在90%叶高以上更符合实验数据。等温壁面边界条件使Rotor 37转子的效率在数值上提升了约2%,更接近实验数据,但对三维流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其对转子真实性能的影响很小。通过对熵的对比分析发现,由于采用等温壁面,机匣和外界的热交换可达轮缘功的1.4%,导致传统的绝热效率计算公式失效,而在使用增加了热交换项的修正效率公式后,两种温度边界条件的Rotor 37重新计算的效率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952.
田美  冯晓星  石蕊  邓向阳  杨卫华 《推进技术》2018,39(8):1771-1779
为了研究气膜-发散组合冷却结构的冷却特征,保证相同的开孔率,设计了三种不同发散孔排布形式的组合冷却结构,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气动参数和几何参数对绝热冷却效率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绝热冷却效率和对流换热系数沿主流方向先逐渐降低,达到最低点后沿流动方向二者基本保持不变;在研究参数范围内,主流雷诺数和吹风比对绝热冷却效率的影响不大,但对组合冷却结构的对流换热系数影响较大,随着主流雷诺数和吹风比的增加,对流换热系数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针对三种发散孔排布形式的绝热冷却效率和对流换热系数,流向间距大的气膜发散冷却结构最高,流向间距居中的气膜发散冷却结构次之,流向间距最小的气膜发散冷却结构最低。  相似文献   
953.
封严间隙对盘缘密封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真实工况下高压涡轮的盘缘封严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3种不同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对封严效率和盘腔内流场变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针对复合封严结构及研究参数范围,由于静盘封严环将盘腔划分为封严外容腔和封严内容腔,而封严外容腔可以有效地将主流燃气阻隔在内,因此封严内容腔具有较高的封严效率。当轴向间隙增大时,封严环轴向重合度会逐渐减小,同时冷气出流阻力降低,盘腔的封严效率因而提高。当轴向间隙一定径向间隙逐渐减小时,封严外容腔径向距离减小,此时盘腔低半径处封严效率升高。  相似文献   
954.
王欣欣  刘高文  龚文彬  冯青  梁靓 《推进技术》2020,41(12):2748-2756
为获得封严流对预旋供气系统温降特性的影响,基于三维稳态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内封严出气流量,内封严进气流量,内封严进气温度和内封严进气旋转比四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供气流量和供气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封严流流出预旋腔对预旋供气系统温降特性影响微小;而封严流流入预旋腔的影响显著。内封严进气流量从0增大到喷嘴流量的20%时,温降效率降低31.3%;内封严进气温度升高37K时,温降效率降低29.2%;内封严进气旋转比从0提高到0.8时,温降效率提高15.6%。  相似文献   
955.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前缘自锁涡的新型气冷涡轮叶型。对新叶型流场进行了跨音速情况下的详细数值研究。观察了由前缘冷气喷射所形成的冷气旋涡沿叶型表面的变化。将新叶型的冷却效率、能量损失、压力场等与传统气冷涡轮叶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气冷叶型能够把由前缘冷气喷射形成的冷气旋涡锁定在其凹陷部位。冷气与主流的掺混损失减小。因此,前缘冷气喷射孔的列数可以减少。相应地,冷气喷射量可以减少。  相似文献   
956.
在自行开发的三轴联动微小型铣床上,对铝合金材料2A12进行了微细铣削力实验.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了微细槽铣时主轴转速、轴向切削深度、每齿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以及微细顺铣和逆铣时径向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并对切削力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相似文献   
957.
针对一台机床中主传动存在的传动链长、效率低、发热大、噪声高以及故障多等弊端,进行了优化设计,彻底解决了以上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958.
叶顶间隙对轴流压气机性能及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由磨损、机械损伤等因素造成的动叶叶顶间隙变化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以某已知参数的1.5级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采用NUMECA软件分别对不同大小的均匀及非均匀间隙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背压条件,设定均匀及非均匀情况下不同的叶顶间隙值,模拟了变工况下压气机的气动性能,绘制了压气机流量特性线;同时分析了不同叶顶间隙对内部流场及流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动叶叶顶间隙增大时压气机的效率、压比等出现了衰退,且不同间隙情况对性能衰退程度的影响也不同,这对压气机非设计工况下的性能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9.
方棒照明系统的光学扩展量传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优化方棒照明系统的整体性能,基于非成像光学的光学扩展量,对方棒尺寸与后继光学系统进行匹配,分析了光学扩展量经方棒传递后的变化.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方棒的截面尺寸与入射光斑的半径在一定比率时系统具有最大光能利用率,在理想情况下方棒截面高度与入射光斑半径的最佳比率为1.535,实际系统中该比率需适当修正.据此,提出了限制光斑进入方棒以提高整体照明系统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0.
加工变形是航空整体结构件数控加工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选取典型航空整体结构件,基于有限元法研究了毛坯初始残余应力对于加工变形的影响,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对残余应力引起的加工变形特点进行了分析,基于不同加工路径对航空结构件加工变形进行了有限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单一残余应力引起的加工变形分析,可以忽略加工路径的影响.考虑铣削力与残余应力的耦合作用,建立了残余应力、铣削力的耦合力学模型,给出了具体仿真流程,针对不同加工路径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了铣削力对于残余应力分布及最终加工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