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116篇
航天技术   26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国防及航天领域,研究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对动态过程的测量准确度和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现实意义。使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响应时间测试系统,对7只不同结构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进行试验,根据对比分析时间常数及响应时间的测试结果,为动态温度信号测量过程中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选型及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国外航空发动机薄膜热电偶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薄膜热电偶的性能和技术特点,阐述了敏感膜的制作方法、薄膜热电偶工艺方法和质量控制,以及有关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先进的薄膜热电偶能够承受恶劣的试验环境,是成功解决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温度测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3.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已安装的表面温度传感器动态响应特性的新方法。用一种叫做回路电流阶跃响应(LCSR)实验的方法在现场测试已安装的表面温度传感器(如表面热电偶等)的暂态响应。方法是用电流加热传感器。测量电流断开后传感器的暂态响应。把该暂志响应分析用数学方法转换成传感器对被测物体表面温度变化时的响应。并且给出了已安装的表面热电偶的响应时间,对表面热电偶传感器用阶跃热流实验验证了该方法。一般来讲,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在现场测试已安装的表面热电偶的响应时间的手段。另外本文还分析了影响表面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动态响应的各种因素(如设计情况、安装条件等)。  相似文献   
54.
真空热试验热电偶测温参考点分析改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热电偶测温系统是真空热试验中最常用的温度测量系统,温度参考点是热电偶测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热电偶温度参考点的各项技术要求,为参考点结构设计、热设计、电装工艺等提供了依据;同时结合温度参考点的现状,为简化操作,降低使用风险,提出了一种优化改进结构方案,并进行了热分析计算以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完全满足参考点各项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5.
利用相位多普勒分析仪对饱和器冷态液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AT循环关键部件增湿饱和器内是典型的气液两相流动,而液相水滴在饱和器内的平均粒径、平均速度和平均温度分布对饱和器内的传热和传质增湿起很重要作用。利用相位多普勒分析仪DualPDA(Phase Doppler Ana1yzer)对冷态饱和器内流场的液相进行了大量详细的实验研究,同时利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VI)开发的程序和热电偶测量了饱和器内流场液相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56.
孙彬  赵永莉 《飞行试验》2002,18(1):27-32
根据热电偶的测量原理,讨论使用带自动冷端补偿的电偶调节器从机上排气温度表头抽引信号测量发动机排气温度时,存在冷端过补偿电势,给测量带来误差,提出了进行数据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57.
AMS2750标准规定了热处理过程热加工设备的高温测量要求,它包括温度传感器(一般指热电偶)、仪器、热加工设备、系统精度测试和温度均匀型测试五个部分。而热电偶技术要求是高温测量的最重要的内容,本文就热电偶的技术要求对NADCAP认证过程中以及日常使用维护中容易存在和忽视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8.
针对目前300℃以上热电偶量传体系存在不确定度过大、计量能力不满足要求等问题,分析了高温共晶点和实用型固定点温度复现、纯金属热电偶温度测量和1500℃以上高温热电偶校准等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基于固定点温度复现方法的新的量值传递体系设想,可大大减小热电偶量值传递的不确定度,使各级计量标准装置不确定度分布更为合理,能保证热电偶量值的逐级量传,满足科研生产对热电偶的溯源要求。  相似文献   
59.
通过与 K 型热电偶合金的热电势稳定性数据的对比,证明 N 型热电偶合金在1000℃以上的长期热电势稳定性、在250~650℃的短期热电势稳定性及在25~225℃的抗微扰性均明显优于 K 型热电偶合金。在700℃附近,N 型热电偶合金发生一定的热电滞后,其热电偶的塞贝克系数的净变化值约为1.5%。通过与铠装 K型热电偶及其外管合金铠装的 N 型热电偶的对比,证明 Nicrosil 铠装 N 型热电偶系统具有良好的热电势稳定性。  相似文献   
60.
提高热电偶的稳定性,避免因退火问题而造成的测温误差,使检定结果发生误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