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航空   1326篇
航天技术   131篇
综合类   123篇
航天   1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99 mm叶轮实验, 分析了变几何径向透平静叶的各种损失以及不同的损失模型.给出了变几何透平静叶冲角损失的定量分析.通过计算对比不同静叶喉部宽度下叶道边界层摩擦损失, 验证了Glass-man模型在计算叶片流道损失时, 与试验结果是相符的.基于NASA损失模型分析了径向透平静叶的尾缘损失, 损失随着出口边厚度呈线性增加, 减小出口边厚度是减小尾缘损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
内冷涡轮叶栅三维气热耦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苏生  刘建军  安柏涛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2):2018-2024
为了研究涡轮动叶的内部冷却技术,对采用绝热边界的实心叶片、采用气热耦合的实心叶片和采用气热耦合的空冷叶片进行了研究.发现叶片导热对叶片温度场的影响相当显著;具有带肋蛇形通道和涡流矩阵肋片的内冷结构能使叶片温度大幅下降,但叶片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性增大,换热系数沿叶片表面呈不规则分布.   相似文献   
83.
针对传统方法搜寻效率低的问题,采取瞄准搜寻策略,提出一种快速精确地检测和估计多分量线性调频(LFM)信号参数的方法。推导出LFM信号的分数阶长度和旋转角度间的近似关系;利用分数阶幅度随旋转角度变化规律,提出一种高效搜寻最优旋转角度的算法,分析得出该算法的计算量较小,相比于传统算法具有较大优势。在低信噪比情况下,进行两次S-G滤波可显著提高检测概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低信噪比和存在分量间信号干扰的情况下,能可靠检测和精确估计多分量LFM信号参数。   相似文献   
84.
为了探究带有凹槽造型的涡轮叶片前缘结构的换热特性,采用瞬态热色液晶技术研究了凹槽对涡轮叶片前缘外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获得了不同主流雷诺数以及湍流度下涡轮叶片原始前缘结构及带两种不同深度凹槽的前缘结构外表面的换热系数分布数据,并采用努塞尔数评估对比了三种结构下的换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前缘结构存在高换热系数区,随着湍流度的增大,高换热核心区显著增大;由于凹槽对滞止区域的流动产生了影响,带凹槽的前缘结构在不同工况下均表现出将原始结构高换热核心区分割为凹槽两侧突出边缘的高换热区和槽内低换热区的分布特征;凹槽可以显著降低前缘表面的换热强度,带浅凹槽的前缘结构在前缘表面的面平均努塞尔数相比原始前缘结构降低约7.9%~14.5%,带深凹槽的前缘结构相比原始前缘结构降低约9.1%~20.9%;与Reg=200,000相比,当Reg=150,000时,带凹槽的前缘结构相比原始结构的低换热优势更强。  相似文献   
85.
目前 ,大量的可控扩散叶型 (CDA)已设计应用于多级轴流压气机中。通过亚音、跨音叶栅实验 ,证明了在可比的气动设计条件下 ,CDA叶栅可以达到更高的临界马赫数、更大的冲角范围和更高的负荷。通过单级或多级测试 ,CDA提供了更高的效率、更高的负荷、且易于进行级间匹配 ,并最终减少研发费用 ,提高喘振裕度 ;由于 CDA叶型具有增厚的前缘和尾缘 ,这为压气机寿命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86.
吸力面翼刀控制压气机叶栅二次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低速风洞上通过详细测量叶栅的出口流场 ,研究了叶片吸力面上不同高度处加翼刀对压气机叶栅损失和二次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合理地选择翼刀安装位置 ,可有效地控制压气机叶栅的二次流 ,降低叶栅的总损失。  相似文献   
87.
用纤内Bragg光栅进行动态应变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描述了用纤内Bragg光栅进行动态应变测量研究的意义,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两种用纤内Bragg光栅动态应变测量时进行Bragg波长偏移量的解调方法;光干涉相位检测Bragg光栅反射波长偏移的解调方法和用DWDM密集波分复用器解调Bragg波长的方法,前者适用于高频宽带动态应变测量,后者适用于有限频率或中等频率响应的动态应变测量。  相似文献   
88.
采用平面叶栅模拟压气机动叶叶尖间隙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动叶叶尖进口端壁附面层的性状分析,指出采用平面叶栅模拟动叶叶尖间隙流端壁面静止(工况 1 )和仅有端壁面运动 (工况 2 )进口端壁附面层与真实情况的差异。根据转子静止静子转动这一相对运动思想设计出动叶叶尖间隙流实验模型 (工况 3)。对上述 3种工况叶片表面静压分布和叶尖间隙流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表明:工况 3比 2,1叶尖间隙泄漏涡生成得早且间隙泄漏流量较大;采用无粘叶尖间隙流计算模型,在叶片后面部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而在叶片前缘部分由于流向压力梯度较大使得计算值大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89.
带有护散型冷却孔的气膜冷却叶版是新开发的结构,用于具有很市初始温度(1700℃)的氢气燃气轮机,名古屋工业大学流体机械实验室在日本首次对该结构的流场进行了研究。用垂直型和X型的热线测量了流场,获得了主流方向平均速度,紊流强度和雷诺剪应力,在沿下游方向和展向方向的平面里分别整理了实验数据,证实了扩散冷却孔对改善燃气轮机膜冷却紊流流场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
周正贵  胡骏 《推进技术》2003,24(5):436-439
提出一种壁面正交、尾迹区网格节点分布逐渐均匀化叶栅通道网格生成方法。为了研究壁面处网格正交性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推导出壁面附近流动参数一阶导数离散误差与网格线交角的数学关系。采用N-S方程分别对平板紊流附面层流和叶栅通道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壁面处网格正交性对附面层内流动计算预测精度影响较大,而对势流区流动影响很小;尾迹区切向网格节点逐渐均匀化分布能更准确计算尾迹区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