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7篇 |
免费 | 383篇 |
国内免费 | 16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377篇 |
航天技术 | 197篇 |
综合类 | 185篇 |
航天 | 3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94篇 |
2007年 | 83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902.
903.
904.
905.
为提高雷达辐射源的正确识别率以满足航空电子对抗需求,提出基于非线性器件特征的辐射源识别方法.在非线性失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谱再生现象的观测,对非线性器件的功率级数系数进行了估计,由于不同的雷达系统设计和随机组装,因此这种特征对每一辐射源是唯一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特征提取方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可以获得高的辐射源识别率,证实... 相似文献
906.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螺栓拧紧力矩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润滑条件、支承面材料以及表面处理状态对拧紧力矩系数均有较大影响,螺栓材料和螺栓规格对拧紧力矩系数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07.
为了降低由于大量冷却孔导致的计算资源消耗,采用源项法对带冲击-气膜双层壁冷却结构的Mark II涡轮导叶传热进行了简化数值模拟,并与不采用源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冷却孔网格密度以及流量系数经验关系式对源项法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源项法能够基本准确地模拟叶片表面温度分布并且缩短75%的计算时间。当冷却孔进出口面网格最小尺度小于孔径的1/10时,数值模拟结果将不随面网格密度改变。影响模拟精度的主要因素是经验关系式能否准确模拟总冷气流量以及横流对流量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8.
碳/碳(C/C)复合材料具有热导率大、比强度高、耐烧蚀和耐冲刷等优异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中,其有效导热系数对于实际应用而言是重要的热物理性质,尽管可以通过有效介质理论、对热扩散方程直接求解和玻尔兹曼输运方程等传统方法计算C/C复合材料有效导热系数,但这些数值方法通常十分耗时。本文引入深度学习方法,将格子玻尔兹曼(LBM)的三维格子模型作为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CNN)微观结构,不仅解决了三维微观结构模型难以捕获的问题,还便于实现数值计算模型和CNN模型的同步简化,利用3D-CNN快速精准地预测三维三相C/C复合结构的有效导热系数,基于此对内置L型高导热碳纤维丝的定向热疏C/C复合结构的有效导热系数进行快速预测和研究。研究表明,CNN模型在LBM传热计算上表现出强大的学习能力,但在测试样本结构孔隙率过分超出训练集时预测误差将大幅增加,且当孔隙率变化范围从30%~35%变化到55%~60%时,CNN模型"内插"预测的相对误差较模型"外推"降低了0.93%~30.72%。在C/C复合结构中内置L型高导热碳纤维丝可以将高温区域的热量沿纤维方向定向疏导至低温区域。 相似文献
909.
紧致格式数值模拟超音速粘性绕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求解可压Navier-Stokes方程的方法计算了球锥粘性绕流问题。方程中粘性项按通常办法逼近,为改善收敛速度利用了文[1,2]中之算子附加修正方法。方程中之流向导数利用了四阶精度的紧致差分。这是由于该方向上流动参量光滑和边界条件易于处理的缘故。在法向方向上利用了中心差分。对差分方程之隐式部分利用了近似因式分解法。由于选用了文[3]中之特殊Jacobiall系数矩阵分裂法而使计算工作量大为减少。用这种方法计算了超音速粘性绕流问题。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很好。 相似文献
910.
为深度挖掘老龄飞机的寿命潜力,提出并应用了基于增量考核的飞机延寿方法。以寿命增量考核为主线,围绕定基点、再更新、获增量展开。通过将体现飞机使用严重程度的当量飞行小时作为延寿基点,科学处理了老龄飞机已消耗寿命。开展4种不同状态到寿飞机的深度拆毁与损伤评估,全面掌握机体疲劳关键薄弱部位,确立机体结构修理基点。建立以疲劳薄弱部位耐久性修理为核心、关键部位新型增材修复、隐蔽区域高精度损伤检测为支撑的规范性飞机延寿大修技术体系。以较小的重量代价,大幅改善了机体结构原有疲劳品质,实现对累积损伤"清零"与结构状态"统一",消除所有影响飞行安全的隐患与故障,实现了对机体结构的"再更新"。进而通过全尺寸疲劳试验系统验证更新飞机的寿命增量,形成了完整的飞机结构修理与延寿相结合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