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3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航空   1101篇
航天技术   279篇
综合类   226篇
航天   92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超声速流中激波/湍流附面层干扰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修正的B/L湍流模型以及多块结构化网格求解了二维N-S方程。分别对超声速流和高超声速流中的激波/湍流附面层干扰进行了数值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进口马赫数为2.96的超声速流。计算结果准确预测了入射斜激波在平直壁面引起湍流附面层分离的流动特征:分离点的反射激波、分离包引起的膨胀扇以及再附点的反射激波。计算的壁面压力分布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计算的分离区长度与实验值比较有一定误差。本文还对进口马赫数为9.22的高超声速流中压缩角引起的激波/湍流附面层干扰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2.
简述西北工业大学自适应壁风洞研究课题组在“八五”期间开展跨声速柔壁自适应壁风洞试验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工作成果。简介该校的高速柔壁自适应壁风洞的设计及主要参数,以及在该风洞中开展的低超声速消除波反射的研究、近声速的自适应壁风洞试验技术研究和跨声速自适应壁试验段优化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63.
《太空探索》2002,(11):14-15
电视节目由电视台通过卫星地面发射站,用定向天线向太空中的卫星发射电视信号(上行频率为f1),卫星转发器接收来自地面的电视信号,经过放大、变换等一系列处理,再用下行频率f2向地面服务区转发电视信号。这样,服务区内众多的地面卫星接收站便可接收到电视台发出的电视节目。通常一颗卫星上装有24个以上转发器,每个转发器可以转发一套模拟电视节目或4-8套经数字视频压缩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64.
JTIDS是一种旨在各种指挥、控制平台及武器平台间交换监视与指挥、控制信息以提高各兵种作战能力的通讯、领航、识别系统。在分析JTIDS通信信号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JTIDS对抗中使用的侦察干扰技术  相似文献   
65.
66.
针对某型发动机自动调节器自动检测异常的故障现象,对产生发动机自动调节器自动检测异常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7.
深奥的量子力学法则认为,人们无法在对其不干扰的情况下观察到最小的粒子。现在,物理学家在测量量子时已经能够将干扰控制在极小范围内——事实上,也不可能再小了。  相似文献   
68.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是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基本单元电路之一,主要应用在通信系统的接收机电路中,高频放大和中频放大是信号传输电路中的核心部分。掌握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分析方法,对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及工作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69.
与地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相比,天基观测系统具有监视范围广,不受国界限制,观测精度高等优点,是未来空间目标观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天基观测航天器工作时,相机转台的运动,太阳能帆板挠性部件的弹性振动与航天器的姿态运动相互影响,构成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传统的控制方案无法实现对这类天基观测航天器的高精度姿态控制。文章针对某一空间观测航天器的任务要求,设计了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前馈补偿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姿态角控制精度小于 0.06°,姿态角速度精度小于 0.03(°)/s,达到了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0.
旋转冲压压缩转子试验系统通流部分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估旋转冲压压缩转子试验系统的气动性能,采用Fluent软件对其通流部分在设计转速下的流场进行了全通道数值模拟。分析了旋转冲压压缩转子达到最高效率时,试验系统各部分的总体性能以及导叶段、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段和出口支板段的流动特征。计算结果表明,进口段和导叶段内气流损失较小,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0.995和0.979,且气流在导叶内基本实现了预期的偏转和加速。旋转冲压压缩转子压比较高,单转子压比可到2.756。超声速压缩面区域不同节距方向的激波系结构有较大差异,同时存在正常反射和马赫反射现象。出口支板段存在大范围的流动分离,不利于出口气流顺畅的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