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223篇
航天技术   63篇
综合类   59篇
航天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92.
模糊控制器中的智能积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传统模糊控制稳态精度差的缺陷,引入了智能积分以减少稳态误差和避免积分饱和,采用△u=f(e,ec)+Edt(当E·c>0或c=0而E≠0)及△u=f(e,ec)(当E·c<0或E=0)(其中e为系统误差,c为系统误差变化,f(e,ec)为模糊控制器输邮,KKEdt为智能积分输出,△u。为模糊控制器总输出)。然后设计了一个自组织模糊逻辑控制器以实现快速响应和小的超调,在金属镁还原炉上运行后获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基于n元原理,采用加权训练思想,为克服经典自适应模式识别系统——WISARD的简单训练策略之不足而提出的加权自适应模式识别系统,具有自动消除伪特征、突出训练模式的固有特征、改进系统的分类性能筹优点。本文首次用数学手段描述了加权自适应模式识别系统,把系统的训练与分类过程抽象为对模式进行矩阵变换的过程。系统的分类行为由训练模式所建立的逻辑函数矩阵来表征。文中还对系统的性质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只要合理地选取加权训练阀值,加权系统的分类性能不会弱于非加权系统。最后还给出了加权训练阀值的上界和下界。  相似文献   
94.
针对在空中飞行模拟中变稳飞机与模型飞机的差异导致模拟逼真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相似性匹配技术,使驾驶员感受到一个更为接近模型飞机响应的飞行动力学特性.从理论上研究相似匹配技术,推导出合适的模型状态的转换逻辑;将转换逻辑加入到数值仿真试验和人机闭环地面试验中对其验证.结果表明,通过采用相似性匹配技术和调节跟踪参数值,整体跟踪效果得到改善,模拟逼真度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5.
高速DQPSK解调器的算法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敏  朱克勤 《上海航天》2004,21(2):24-27
介绍了一种高速四相差分相移键控(DQPSK)解调器的算法。该方法基于锁相环原理,并采用了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芯片进行载波恢复、差分解码、时钟恢复和判锁等,其设计与实现不仅方便,而且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96.
本文提出了多值逻辑树不交布尔代数法,可直接写出不交型结构函数,从而计算其可靠性,而不需先找出最小j值向量或质蕴涵、再将其不交化以计算其可靠性。故可节省计算量。本文还给出从系统不交布尔表达式反求全部最小j值向量的简便算法。用Prolog语言编制了本文算法的程序。  相似文献   
97.
周锐  魏晨  张鹏  陈宗基 《宇航学报》2005,26(4):431-435
由于导弹飞控系统的高度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如何设计导弹高性能鲁棒控制系统是一项关键技术。利用模糊逻辑很强的知识综合和推理等特点,基于模糊控制和H∞鲁棒控制方法,建立了一种模糊参数化的增益调参飞控系统鲁棒设计方法,并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将鲁棒增益调参控制器设计转化成了相应的LMI凸优化问题,解决了复杂鲁棒控制器的求解问题。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导弹鲁棒控制系统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了该设计方法有效性。模糊逻辑、鲁棒控制以及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设计具有全局稳定性及鲁棒性能要求的高性能导弹飞控系统。  相似文献   
98.
PAL—可编程阵列逻辑器件是七十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新型器件,由于它具有可编程性、高速、低价的优点,并可增加系统的保密性,因此在电路设计时,逐渐引起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视。本文详细介绍了 PAL 器件的发展过程、分类以及应用方法,并开发了具有特色的汉化PAL 编程软件,以促进 PAL 器件在我国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
可编程逻辑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电子设计技术,它是完全面向用户的芯片级逻辑设计.以其方便、灵活、高效、低成本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当今电子工程师的青眯。详细介绍了用可编程逻辑技术设计伪随机码发生器的方法,并给出设计结果,具有较好的通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分析了可编程逻辑器件出现竞争冒险的原因,介绍了在数字系统设计过程中常用的几种消除竞争冒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