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202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8 毫秒
221.
压差回油活门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燃油控制系统中的重要调节元件。为了解决常规结构压差回油活门压差保持 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带力补偿结构的新型压差回油活门设计。基于常规结构的压差回 油活门分析得出影响压差保持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弹簧力增量和稳态液动力;提出了一种参数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及能够消除弹簧 力增量和稳态液动力影响的力补偿压差回油活门结构,采用AMESim软件建立了力补偿压差回油活门仿真模型,对力补偿压差回 油活门在多种干扰下的压差保持精度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力补偿压差回油活门可消除弹簧力增量和稳态液动力的影响, 压差保持精度可达±0.01 MPa,显著优于常规压差回油活门的。力补偿压差回油活门的参数设计方法简单有效,可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222.
阳光 《航天》2014,(4):6-7
2013年7月16日,意大利航天员帕尔米塔诺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时因航天服头盔漏水而差点被淹死。美航宇局2014年2月26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故障可能是因有硅酸铝碎屑堵住了一个水管并迫使液体进入航天服通风系统造成的。国际空间站总工程师、故障调查委员会主席汉森说,这或许是美航宇局迄今遇到的最严重的一次太空行走问题。  相似文献   
223.
本文主要介绍一起发生在MD-90飞机V2525-D5发动机上的罕见故障,故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发动机低压压气机放气系统机构损伤造成的。并详细描述了故障的调查情况以及故障后的调查情况,并对该问题的预防措施提出了明确建议。  相似文献   
224.
舱外航天通风系统传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舱外航天通风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了通风气体、液冷通风系统及环境间的换热过程,给出了通风系统传热数学模型。通过舱外航天液冷通风系统与人体的联合热生理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为舱外航天服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5.
以涡轮螺旋桨飞机的排气系统/短舱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机翼/机身/螺旋桨一体的发动机短舱仿真物理模型,采用多参考坐标系(MRF)法对螺旋桨滑流进行了模拟,并探究了不同排气管长度下发动机舱内的流动和换热情况。结果表明:在研究参数范围内,随排气管混合管段长度增加,在无滑流状态下,排气管中间环缝的引射流量上升18.3%,排气管末端环缝引射流量上升0.27 kg/s;在有滑流状态下,中间环缝引射流量保持在0.174 kg/s左右基本不变,末端环缝引射流量相对增加了35.8%,混合管段长度变化对末端环缝引射影响较大。排气管外管温度分布具有不对称性,滑流引入后,表面平均温度下降15 K,降幅4%;混合管段壁面温度受引射出口回流区和高温排气影响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226.
多舱段载人航天器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保乘员安全性,载人航天器需通过氧分压控制系统将密封舱内的氧分压控制在指标范围内.提出了一种两舱段载人航天器密封舱氧分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包括密封舱体、乘员、供氧组件、舱间通风(IMV)等多个子模块.通过与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证明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针对由两个容积为60 m3密封舱组成的组合体,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乘员驻留位置、舱间通风量、氧分压监测模式对两舱氧分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舱间通风量为0.5 m3/min 且6人驻留在氧分压非主控舱时,两舱氧分压上限差别达到2.2 kPa.两舱氧分压差别会随着舱间通风量的增加而减小.单舱监测模式和两舱监测模式对两舱氧分压影响并不显著,当舱间通风量超过1.5 m3/min时,两种控制模式的氧分压控制效果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27.
为保证航天员在轨生活健康,避免密封舱内结露,对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空气除湿进行了理论研究:针对载人航天器地面封舱前干空气置换,建立了相对湿度估算模型;对航天器在轨采用冷凝干燥装置主动除湿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密封舱内空气湿度平衡方程,推导出冷凝干燥风机风量估算模型。相对湿度估算模型及风机风量估算模型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8.
吸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气体运动流场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空冷汽轮发电机的冷却效果,改变原压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通风方式,空气由定子风道和转子风道进口进入,由吸入式风扇排出,消除了原压入式汽轮发电机由于风扇进风而带来的风道进口温度升高以及转子风道的热风进入定子风道造成定子风道进风口温度增加,改善了冷却效果.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吸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风道气体运动流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吸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风道进口风速一般为10.0~90.0m/s,和压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风道进口风速基本相同;距汽端近1.0m范围内,定子风道风速一般为8.0~18.0m/s,距汽端1.5~3.0m范围内,定子风道中风速仅为3.0~5.0m/s,为了使定子得到均匀冷却,将前15个风道间距增加至80.0mm,后25个风道间距减小至45.0mm,可在总风道数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改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229.
230.
可变旁通活门作动器自身故障是飞机维修工作中的常见故障。曾经发生的一起液压机械组件指示故障,最终排故确认也是由可变旁通活门作动器故障引起,这种情况极其罕见。本文对此故障的原理、排故过程以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回顾,可为后续排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