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航空   1485篇
航天技术   73篇
综合类   112篇
航天   18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41.
旋转状态涡轮叶片吸力面单孔气膜冷却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稳态液晶测温方法,系统研究了1.5级涡轮叶片吸力面在旋转状态下的气膜冷却特性.实验中,主流经加热压缩后冲击涡轮转动,基于动叶弦长的涡轮进口主流雷诺数为8×104.射流分别采用空气和二氧化碳,其对应射流-主流密度比分别为1.03和1.57.实验转速为630,700 r/min和737 r/min,对应旋转数分别为2.092,2.324和2.448.吹风比从0.3到3.0变化.结果表明,吸力面上,气膜冷却效率随吹风比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存在一个最佳吹风比,使冷却效果最好;增大密度比有利于增加气膜覆盖面积;旋转降低了气膜冷却效率;气膜向低半径方向偏转,但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42.
次孔方位角对单入口-双出口孔射流气膜冷却效率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次孔方位角对单入口-双出口孔射流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利用商业软件提供的有限体积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对次孔方位角分别为30°,45°,60°和90°的单入口-双出口孔射流冷却效率进行数值模拟.吹风比变化范围为0.5~2.0.研究了流场、气膜冷却效率和径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圆柱孔,单入口-双出口孔射流气膜冷却效率明显改进.基于气膜冷却效率的最佳次孔方位角度为45°,高于圆柱孔射流气膜冷却效率300%.吹风比越大,次孔方位角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943.
利用横向槽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横向槽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分别对气膜孔出口全开槽、上游开槽和不开槽三种气膜冷却结构形式的平板实验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带横向槽气膜冷却结构的冷却效率随吹风比的变化规律和开槽形式对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以揭示横向槽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机理.研究表明:在横向槽的作用下,冷却射流向主流的垂直扩散受到抑制,二次流在流出横向槽后能更好的贴覆绝热壁面,提高了气膜冷却效率,并且在气膜孔出口处开槽,对提高气膜孔下游的平均冷却效率有较大的作用,上游开槽结构的下游平均冷却效率高于全开槽和不开槽结构的平均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944.
采用瞬态液晶测量技术测量了圆柱形孔的冷却特性分布,研究了动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动量比下,射流脱离壁面后重新贴回壁面,冷却效率沿流向率逐渐升高,且下游孔间区域的冷却效率较高;小动量比的冷却效率分布规律与此相反.动量比越大,换热增强效果越显著;在上游区域,大动量比射流诱导出的回流涡形成了一个局部强换热区;在下游区域,各个动量比的传热系数比分布比较相似,两孔中间区域的换热强于孔中心线附近区域.   相似文献   
945.
神经网络BP算法在滑油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算法(BP)的原理,研究BP算法在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故障诊断方面的应用。BP算法因其高度的非线性、模拟的并行性、高度容错性、系统健壮性、自联想、自学习和自适应等许多特点,在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调试和系统的监测及诊断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6.
提出一种新型气膜冷却孔型——渐扩后倾肩臂孔,运用压力敏感漆(PSP)实验技术,研究其与圆孔、肩臂孔的气膜冷却性能差异,并采用N2和CO2气体作为冷却气,对比分析了密度比1.0和1.5情况下吹风比(Br=0.5~2.0)对渐扩后倾肩臂孔平板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比、吹风比条件下,渐扩后倾肩臂孔方案冷却效率优于圆孔和肩臂孔(肩臂孔略高于圆孔)。在密度比为1.0的情况下,当测量点离孔的距离与孔入口直径的比值x/D < 15时,渐扩后倾肩臂孔方案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随着吹风比的增大呈递减趋势;当x/D>15时,冷却效率在Br=1.0时最大。在密度比为1.5的情况下,渐扩后倾肩臂孔方案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随着吹风比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Br=1.0时冷却效率最大。分析认为:不同密度比情况下,吹风比对渐扩后倾肩臂孔冷却性能的影响差异,主要是由于密度比较小时,冷却气出口速度更大,使冷却气更易吹离冷却壁面。  相似文献   
947.
为研究低速引射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的影响,对高超声速来流条件下大面积平板引射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了引射孔结构、迎角和引射入口速度对边界层流场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引射孔结构下壁面热流,引射影响因子及流动参数随引射入口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低速气体引射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引射区域壁面和下游壁面的气动加热情况。4种引射状态中引射孔结构4(即面引射)壁面热流最低,其他3种引射孔结构冷却效果基本相当。相同条件下10°迎角低速气体引射降热效果明显优于0°迎角的情况。引射入口速度v=20 m/s时,0°迎角情况下,引射区引射影响因子约为0.23,即壁面平均热流降低约23%;10°迎角情况下,引射区引射影响因子约为0.45,约为0°迎角情况的2倍。  相似文献   
948.
根据飞机高压油滤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结合故障现象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确定故障与人为操作不当有关,在未安装油滤滤芯或油滤上下壳体未拧紧的情况下给液压系统增压,油滤的出口被安全活门与衬套阻断,高压油通过衬套将压力传递给垫圈,衬套在没有下壳体支撑的情况下,拉断螺钉,衬套从顶盖中下移,垫圈变形.通过故障复现试验和载荷计算,确...  相似文献   
949.
在吹风比(Br)为0.5~2.0、横流比(Cr)为0~3.0范围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内部冷却通道横流对单排圆柱形气膜孔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相比于基准的无横流进气方式,横流进气诱导冷却气流在气膜孔内形成旋流流动,使得气膜射流与主流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横流比的影响在不同的吹风比下有较大差异:在较小的吹风比下,横流比小于1.0的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略高于无横向进气的基准情形,而横流比大于2.0的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相对基准情形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在较高的吹风比下,横流进气带来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的增强,横流比为2.0的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相对较高。在大横流比下,随着吹风比的增加,气膜在展向的覆盖范围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950.
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 MQL)切削是现代机加工领域一种先进的准干式切削技术,但微量润滑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削油雾仍会影响切削现场的环境空气质量,危害切削场所人员的健康。应用重量分析法对切削现场油雾浓度进行检测,分析了润滑油用量、供气压力、喷射靶距、射流温度等不同微量润滑系统参数下铣削速度对切削现场油雾浓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铣削速度的增大,油雾颗粒与高转速刀具发生激烈碰撞形成二次雾化,造成切削现场油雾浓度PM10与PM2.5均相应增大,但微量润滑系统参数不同,PM10与PM2.5随铣削速度的变化规律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