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航空   1485篇
航天技术   73篇
综合类   112篇
航天   18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71.
流体网络法对喷管气膜冷却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但难以反映出入流对冷却气流道静压变化的影响。针对此引入了可反映出入流导致静压变化的管道元件,并基于孔口速度落后角对静压变化量进行了建模。验证算例表明,这一改进使沿程静压变化趋势与实际吻合较好,使冷却气流量分配计算误差降低到0.5%以下。将改进后的流体网络法与主流通道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耦合用于分析喷管冷却气流量分配,与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相比结果差异小于1.2%,且大幅降低计算量;在某型喷管设计中的应用表明,可以有效反映冷却结构改变对冷却气流量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2.
基于典型飞行任务,在F-119发动机方案的循环参数基础上,对采用冷却冷却空气(CCA)技术的航空发动机性能开展研究,分析CCA技术对发动机总体性能及涡轮叶片温度的影响规律,评估采用CCA技术的涡扇发动机对其所装配飞机的飞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仅预冷高压涡轮动叶冷却气方案,当保持冷却空气流量不变时,采用CCA技术可将涡轮冷气温度降低16.98%~41.21%,使得高压涡轮动叶表面最高温度降低8.89%~16.80%;当保持叶片表面最高温度不变时,采用CCA技术可减少高压涡轮动叶48.61%的冷却用气,且发动机的推力和耗油率等总体性能基本不变;针对同时预冷高压涡轮导叶和动叶冷却气方案,通过调整循环参数,在保持冷却空气流量和叶片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可使涡轮前最高温度提高6.91%,从而提高典型飞行状态下的航发推进性能,进而有效提升所配装飞机的起飞载质量、最大爬升率、最大马赫数、使用升限及航程等飞行性能。  相似文献   
373.
冉霜叶  张鹏  饶宇 《推进技术》2022,43(5):228-238
为强化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内冷通道传热性能,针对带有微小V肋-凹陷涡高效复合冷却结构矩形通道,采用Abe Kondoh Nagano (AKN) k-ε湍流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肋高与凹陷深度组合对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凹陷深度一定,复合结构的强化换热效果随肋高增加而增加,3mm肋高复合结构的传热相比纯凹陷提高了87.1%;当肋高一定,传热随凹陷深度增加先增强后基本保持不变,6mm深凹陷复合结构相比纯V肋提高了52.8%。通过在凹陷上游布置V肋,增强了越过V肋冲入凹陷内流体的湍动能,从而使凹陷前部回流区减小;同时来自微小V肋的涡流与凹陷内部的涡流相互作用,增强了整个流场的动量和热量输运,使通道换热均匀,并相较纯凹陷或纯V肋结构均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74.
采用碳氢燃料冷却壁面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常用主动冷却方式。为减轻主动冷却通道结构重量、提高冷却效率,本文探讨了以网格结构为填充的新型通道,从结构轻质化、流动特性及综合传热能力等方面与常规矩形主动冷却通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由错排网格填充的冷却通道结构综合性能最佳,其减重效果达39.93%,壁面温度显著下降,且努塞尔数最高达到光通道的2.156倍。从流动传热机理分析可看出,网格前缘冲击效应形成的马蹄涡和后缘附近发卡涡结构对强化传热贡献最大,扰动边界层和激发湍动能也是强化传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5.
双向扩张孔出口宽度对气膜冷却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广超  付建  张魏  寇志海 《推进技术》2016,37(11):2088-2096
采用窄带液晶瞬态测温技术,研究了圆柱孔和不同出口宽度双向扩张孔气膜冷却特性。主流雷诺数为6500,吹风比为1.0和2.0。双向扩张孔入口宽度为1.5倍孔径,出口宽度分别为1.5倍、2.0倍和2.5倍孔径。结果表明:吹风比为1.0时,出口宽度对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二维分布影响较小。吹风比2.0时,增加出口宽度不仅改变了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分布,还增大了径向平均冷却效率值,减小了径向平均换热系数值。双向扩张孔出口宽度增大到2.5倍孔径时,面平均冷却效率较圆柱孔增加118.2%,面平均换热系数降低14.3%。吹风比为2.0时,与圆柱孔相比,出口宽度增加逐渐改变了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二维分布。双向扩张孔出口宽度增大到2.5倍孔径时,面平均冷却效率增加了219.4%,面平均换热系数降低了27.2%。  相似文献   
376.
朱鹏飞  刘振侠  任国哲  吕亚国 《推进技术》2016,37(10):1819-1825
为了研究流体压缩性对滑油通风系统流动特性的影响,通过在元件流动控制方程中引入气流马赫数,建立了考虑压缩性的元件计算模型。模型利用可压损失系数来建立元件进出口流动参数之间的关系,以确定进出口气流的马赫数。以发动机滑油通风系统为对象,进行验证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非常接近,最大误差不超过4%。从元件、系统两个方面,通过计算深入分析流体压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不可压流动,马赫数较小时,空气流量差异很小;马赫数较大时,空气流量明显小于按照不可压流动计算的流量;对于单支路系统,出口Ma为1时可压流计算的空气流量约为不可压流的78%。应用该模型,进行通风系统的一维仿真分析,有利于较为全面地了解系统内气体流动状态和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377.
本文介绍与火箭燃烧室壁几何结构设计方案有关的数学与计算方法。该设计方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结构热力问题的‘有限元分析’;第二,用于几何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学编程’。优化设计方法可改进燃烧室初始设计,使应力或温度下降,相应地延长寿命。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自动确定设计变化,并对用户定义的目标函数结构进行改进。本文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将用于 H_2/O_2燃烧室的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378.
任芬  吴光宗 《宇航学报》1996,17(4):14-19
本文对自适应发汗冷却(SCAT)弹头的热防护问题作了简化分析,并导得了热防护计算的简化计算公式。对铊,铟,锡和水四种冷却剂的情况,给出了算例。本文导行的公式,计算较简便,可作为弹头热防护设计的一种工程计算方法。这种工程计算方法亦可以用于地模拟实验前的予算。  相似文献   
379.
模拟集成电路代替传统的分立元件电路,具有很鲜明的优势,本文介绍了一款最新推出的模拟集成电路——在系统可编程模拟电路(简称ispPAC)的功能及特点,并以ispPAC10设计一个二阶带通滤波器为例,介绍了滤波器的电路图,给出了其仿真结果,从而较详细地说明了该系列芯片及与之配套的PAC-Designer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步骤。该文内容在电子信息专业EDA课程中介绍,对学生掌握新技术,拓展专业知识面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80.
本文介绍发动机热流传感器的设计和初步试验,描述了蒸发器的结构原理,从理论上并通过试验分析了影响蒸发器效率的某些因素,如:放气阀的预压力,水的充装量和散热头部的结构尺寸。试验表明,所设计的蒸发器达到了预定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