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2篇
  免费   1622篇
  国内免费   879篇
航空   6606篇
航天技术   1412篇
综合类   708篇
航天   1877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522篇
  2020年   459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468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88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气弹模型制作是高柔结构风洞试验的关键点和难点。针对高柔结构,详细介绍了一种采用"开模、灌胶、再拆模"方式制作连续壳体气弹模型的方法:以石膏制作内模、有机玻璃雕刻外模,精确设计石膏内模和玻璃外模之间的缝隙尺寸,在缝隙内灌注DEVCON胶剂;胶剂固化后,拆模即制成连续气弹壳体模型。动力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模拟实际结构的质量、阻尼以及一、二阶振型和频率,能够再现典型的风致振动现象,证实了制作方法的可靠性。制作方法简便易行、造价低、精度高、通用性强,可为高层建筑、高柔烟囱、化工塔、电视塔、冷却塔等高柔结构的连续气弹壳体模型制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2.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结构的面外应力对于层间分层的起始和扩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简要地给出了经典的非协调位移有限元列式,然后基于修正的H-R变分原理导出了单元面外应力变量与位移变量的关系。面外应力的有限元线性系统为面外应力边界条件的引入提供了方便。同时,通过该线性系统可直接获得节点上唯一且连续的面外应力结果。与非协调位移有限元的结果比较,本文的方法可明显地提高数值结果的精度,且计算效率及资源要求均优于非协调辛元法和非协调广义混合元法。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996.
997.
10月22日,民航局人事科教司在桂林组织召开科研成果鉴定会。民航二所“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远程塔台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先进场面活动引导和控制系统重大专项关键技术研究”两项科研成果顺利通过民航局鉴定。  相似文献   
998.
利用薄壁结构力学剖面计算的理论,通过计算获得全复合材料机翼的扭转和弯曲刚度及刚心位置,并进一步研究了桁条的结构布局对机翼整体结构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翼的剖面刚度随桁条的尺寸和分布的变化而改变,桁条最佳间距为130~150mm。该内容的研究为复合材料飞机机翼结构设计和气动弹性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单向层合结构的高强度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已逐渐发展成为航空承力结构件的主要材料,相关的切削加工需求也越来越多。由于显著的各向异性,单向层合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易在切削加工中形成缺陷,难切削加工性明显。采用直角自由切削试验的方法,得到了T700航空高强度碳纤维单向层合结构复合材料在不同纤维方向角下的切削力、切削比能、切削温度、切削加工表面。基于试验结果讨论了碳纤维单向层合材料在切削过程中力热行为的各向异性,得到了不同切削参数条件下的切削比能图谱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切削热源和传导模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了典型切削加工表面的特征,得到了不同纤维方向下的表面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隐失波全内反射的测速技术TIRV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velocimetry)是微纳流动中测量壁面附近几百纳米范围内速度的有效方法。隐失波的光强分布I (z)随离开壁面的高度z指数衰减。若荧光粒子位于光强分布中,其亮度也将符合此指数关系,通过测量粒子亮度可确定粒子的垂向位置z,而确定隐失波的基准光强I0是该技术的关键之一。基于粒子近壁Boltzmann浓度分布、粒子粒径不均匀性和隐失波光强公式,给出了粒子亮度概率密度分布的数值解。实验测量粒子统计亮度分布后,依据实验和理论分布相同原则可定量确定基准光强I0。采用φ100nm和φ250nm 荧光粒子验证此方法并定量分析了粒径分散性对确定 I0的影响。进一步采用φ100nm粒子进行近壁速度测量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