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196篇
航空   1632篇
航天技术   116篇
综合类   235篇
航天   21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双下侧布局二元超声速进气道掺混气动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旅荣  郭荣伟 《航空学报》2007,28(6):1287-1295
针对一种冲压发动机用设计飞行马赫数范围为2.5~3.5的双下侧布局二元超声速进气道掺混气动特性开展了高速风洞实验和一体化数值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混和段内气流是通过两股气流的撞击以及横截面上二次流形成的旋涡不断掺混的,这也是混和段气流损失的主要原因.采用二元进气道的双下侧布局在整个混和段内气流除了在射流区内不均匀外,在1.5D截面至掺混段出口截面4.5D处慢慢趋向均匀.(2)掺混段出口截面与进气道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变化规律一致.随着来流马赫数和侧滑角的增大,掺混段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均是逐渐下降,而随着迎角的增大其总压恢复系数是提高的.(3)导流段损失和混和段损失均随着来流马赫数和侧滑角的增大而增大,整个掺混段损失增大.而随着迎角的增大,由于导流段损失逐渐下降,混和段损失变化不大,所以整个掺混段损失是降低的.(4)随着导流角的增加,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几乎未受影响,而掺混段的总压损失呈线性提高.研究范围内随着导流角的增大,气流导流段的总压损失几乎不变的,而由于径向速度分量增大,混和段损失增加,同时掺混出口截面承受反压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62.
Credit Determination of Fibre Channel in Avionics Environ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bre channel (FC) is the main candidate architecture for “unified network”. Flow control deals with the problem in which a de- vice receives frames faster than it can process them. Credit is an important service parameter for fibre channel flow control. Configuring the credit reasonably can avoid buffer overflow in nodes. This paper derives the mathematic relationships among credit, bandwidth and message sets under real-time condition according as three main topologies of fibre channel, and proposes the credit determination and the optimal credit for typical message set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hard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in avionics environ- ment.  相似文献   
863.
The Full Flowpath Analysis of a Hypersonic Vehicle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一种类X43-A吸气式高超飞行器全流道开展了M7一级的三维数值仿真研究,深入探索了进气道处于起动状态和不起动状态时全流道的冷流流场结构和和气动力特性,且部分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前体横截面上存在显著的展向压强梯度,使得经过预压缩的气流偏离了进气道进口,但同时也减少了进入内通道的边界层气流,提高了进口流场的品质;(2)后体喷流股的膨胀过程受到了周围外流的显著干扰,因而沿流动方向其截面形状不断发生变化,如在喷口附近为近似矩形,而在后体末端附近则演化为近似三角形;(3)当进气道处于不起动状态时,其全流道流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进气道的外部压缩波系往复振荡,尾喷管出口的喷流股也在不停的膨胀和收缩,具有极强的非定常特征;(4)当进气道处于不起动状态时,全机的气动力特性呈周期性变化,升阻比的变化幅度较大,在最大、最小值分别可达起动状态的2倍和1/4倍。另外,升力、阻力系数的变化曲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位差;(5)与实验结果的对照表明,所采用的数值仿真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64.
为实现高超声速进气道快速设计、缩短设计迭代周期,将基于激波形状和基于壁面参数分布的型面逆设计方法相结合,给出了一种兼顾几何约束和气动需求的曲面压缩高超声速进气道参数化设计方法;同时,基于有旋特征线法提出了一种进气道流场快速求解方法(MOC),通过准确捕捉弯曲激波、唇罩激波、肩部膨胀区以及反射激波系等流场结构,实现了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工况及亚额定工况下流场及无粘性能的快速求解。与CFD方法相比,MOC方法求解效率提升300倍左右,不同工况下的进气道喉道截面性能求解误差不超过2%;将高超声速进气道参数化设计方法与流场快速求解方法相结合,在获取进气道设计方案的同时,可快速获取进气道在不同工况下的无粘气动性能,从而为进气道的自动优化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65.
三维内转式进气道以其高总压恢复系数和高压缩效率等优势,已成为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发展趋势。然而,内转式进气道流场中更为复杂的激波串结构以及激波串/边界层相互作用成为其性能发挥的关键制约因素。针对内转式进气道中复杂的流动特性,文章开展了高超声速地面风洞实验研究,并对流场进行了可视化测量。首先,搭建了超声速直连式风洞实验台;然后,设计了方转圆段将内转式进气道中独特的内凹通道和矩形喷管平滑连接。结果表明:低来流马赫数下,内凹通道中的激波串前缘激波呈“λ”型,高来流马赫数下则呈“X”型,并且平直壁侧发生流动大分离,流场具有显著非对称性。此外,随着背压的增加,激波串继续向前移动,前缘激波扫掠时的测量点压力发生显著的振荡跳跃。  相似文献   
866.
张铁亮  姚彦龙  杨懿  刘书博 《飞机设计》2023,43(4):37-40,51
高速飞机设备舱需要面对严峻的内外热载荷,热安全问题尤为凸出。基于电子设备的温度工作条件。分析了设备舱进行热防护、热密封、热管理设计的必要性。提出了热防护、热密封,以及热管理多专业一体化耦合设计的设备舱温控观点。阐述了设备舱室内设备布置与热管理进行耦合设计的方法。为解决高超声速飞机设备舱室的设备布置及热控制问题提供了设计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867.
提出了一种尾喷管与进气道整流罩保形设计方案,既保持导弹外形特征不变,又与尾喷管内型面实现一体化保形设计。采用CFD方法对尾喷管及整流罩底部内外流场进行了一体化数值模拟,分析了保形设计对进气道整流罩底阻的影响。结果表明,导弹高速飞行时,采用保形设计能减小进气道整流罩的底阻;补燃室压强越高,进气道整流罩底阻越小,从而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8.
一种平面埋入式进气道气动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文忠  郭荣伟 《航空学报》2008,29(6):1460-1466
 针对一种平面埋入式进气道开展了高速吹风试验研究,获得了沿程静压分布、出口总压恢复图谱、基本气动性能和压力脉动特性。结果表明:沿程静压分布曲线显示,气流绕前唇口流动是先膨胀加速后减速扩压,进入内通道后上壁面静压均高于下壁面;巡航状态Ma0=0.7,α=2°,β=0°时,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σ=0.951,综合畸变指数W=3.55%,具有较高的性能;当Ma0=0.6~0.8,α0=-4°~6°,β=0°~4°范围内,σ在0.912~0.964之间,综合畸变指数在2.68%~7.43%之间,表明该平面埋入式进气道能够在较宽广的飞行包线内以较高的性能安全工作;脉动压力分析表明,出口总压脉动频谱均呈现出白噪声特征,无明显窄带信号出现,这对进气道/发动机匹配工作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69.
三维组件布局建模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卫红  高瑜  方亮  陈裕泽 《航空学报》2008,29(6):1554-1562
 从工程应用背景出发,在研究现有组件布局问题的基础上,将Sphere-trees概念引入三维装填布局优化设计问题。采用有限球族进行非规则任意形状三维组件外形轮廓的统一描述,而非直接采用组件的实际外形轮廓进行装填布局设计,建立了任意形状组件装填优化设计干涉检查的系统性计算方法。通过几个典型算例,验证了该方法与序列二次规划法相结合解决有限空间内组件布局优化问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70.
《民航概论》课程分组化教学是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分析本课程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教学对象和课程教学特点,在教学内容、课程团队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分组化教学研究,并提出具体的课程分组措施,用于指导本课程的分组化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