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6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航空   1419篇
航天技术   176篇
综合类   94篇
航天   22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具有叶尖小翼的涡轮叶栅间隙流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曼  钟兢军 《推进技术》2015,36(12):1825-1832
涡轮动叶叶顶间隙流动是引起动叶内部流动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大约30%的流动损失是由间隙流动引起的。对高负荷涡轮叶栅在间隙高度1%叶高、0°冲角的条件下,加装不同宽度和安装位置的叶尖小翼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压力面小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泄漏涡强度,0.3倍叶片当地厚度的压力面小翼效果最佳。吸力面小翼可使泄漏涡运动轨迹向相邻叶片的压力面侧偏移、泄漏涡强度减弱,间隙泄漏损失降低。随着吸力面叶尖小翼宽度的不断增加,叶尖小翼对泄漏流动的控制作用也不断增强,当宽度在1.2倍叶片当地厚度时,对泄漏流动控制效果最好,可使叶栅测量截面总损失与不加小翼的叶栅相比降低28%。组合小翼不如单纯的吸力面小翼效果好。  相似文献   
62.
基于PSP技术的压气机跨声叶栅表面压力场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量压气机跨声叶栅表面压力场,选择美国ISSI公司的Binary FIB PSP(压敏涂料),并根据涂料和跨声叶栅合理搭配相机和光源系统,对涂料进行标定。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光路布局和拍照方案,获取了吸力面与压力面在多个攻角和马赫数下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对于压气机叶栅试验,打光和相机采取侧向布局效果更好。在0°攻角下,吸力面的吸力峰靠近前缘;随着攻角的变大,吸力面气流在靠近前缘很短距离完成加速和静压下降过程,然后沿弦长方向开始减速,压力面气流在叶片前缘附近很短距离内完成减速增压过程。当马赫数达到0.8时,叶栅通道出现了激波;随着进口马赫数的提高,叶片吸力面和压力面表面的静压值变小。  相似文献   
63.
自主研制移动平台重力仪对我国矿产资源勘探及测绘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研制了一种基于激光捷联惯导的移动平台重力仪,根据移动平台重力测量应用需求及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特点,采用高精度石英挠性加速度计作为重力测量传感器,安装于系统垂向通道,既可作为导航用垂向加速度计,又用于实现标量重力测量。介绍了工程样机系统的组成。利用重力场随高度升高衰减的原理,以相邻楼层间的重力测量差值评价了系统的静态精度;通过地面跑车试验,获得了系统动态测量内符合精度。  相似文献   
64.
通过全速势方程的数值积分,利用AF2格式,给出了一种用于叶轮机中叶栅型面的气动设计和绕流计算的便捷,对于稳态亚音速,跨音速及超音速流动均适用。与目前普及很广的。在超音区应用人工压缩性的方案相比,该算法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美苏两个超级核大国在战略核武器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多年来研制和部署了大量的战略武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美苏两国各种战略核武器的外形和性能数据及其部署情况。  相似文献   
69.
70.
王博  吴艳辉 《航空学报》2020,41(11):123881-123881
为了揭示压气机叶尖区旋涡结构与流动非定常性之间的关联,采用URANS对一亚声速平面扩压叶栅在不同攻角下的流场进行了求解,并借助Q判据提取了叶尖瞬态涡系结构。结果表明:泄漏涡的破碎现象能够通过诱导新的涡结构间接作用于相邻通道的叶尖流动,是导致叶尖流场失稳的关键因素。在-0.3°和+0.7°攻角下,叶尖泄漏涡发生了螺旋破碎,并伴随有非定常诱导涡的出现,诱导涡对相邻叶片载荷的影响使得叶尖泄漏涡发生周期性摆动;在+1.7°攻角下,泄漏涡破碎会导致反流涡的形成,反流涡的输运会给叶片载荷和来流攻角带来非定常扰动,反过来又会作用于泄漏涡的破碎和反流涡的生成,最终表现为一种自维持的非定常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