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10篇 |
免费 | 2131篇 |
国内免费 | 165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671篇 |
航天技术 | 1550篇 |
综合类 | 1328篇 |
航天 | 38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368篇 |
2022年 | 488篇 |
2021年 | 468篇 |
2020年 | 495篇 |
2019年 | 508篇 |
2018年 | 301篇 |
2017年 | 446篇 |
2016年 | 483篇 |
2015年 | 487篇 |
2014年 | 625篇 |
2013年 | 614篇 |
2012年 | 891篇 |
2011年 | 826篇 |
2010年 | 696篇 |
2009年 | 782篇 |
2008年 | 736篇 |
2007年 | 628篇 |
2006年 | 567篇 |
2005年 | 597篇 |
2004年 | 504篇 |
2003年 | 540篇 |
2002年 | 443篇 |
2001年 | 459篇 |
2000年 | 335篇 |
1999年 | 298篇 |
1998年 | 287篇 |
1997年 | 291篇 |
1996年 | 311篇 |
1995年 | 301篇 |
1994年 | 255篇 |
1993年 | 239篇 |
1992年 | 228篇 |
1991年 | 213篇 |
1990年 | 182篇 |
1989年 | 196篇 |
1988年 | 90篇 |
1987年 | 91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为确保椭球形金属隔膜可靠工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母线椭圆率的椭球形金属隔膜翻转行为,重点分析了其对隔膜翻转压力、径向失稳和最终翻转型面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母线椭圆率的增加分别对隔膜翻转前期和后期的翻转压力产生负向和正向影响;母线椭圆率越大的隔膜在翻转过程中越容易发生径向失稳现象,且失稳程度更明显;随着母线椭圆率的增加隔膜最终翻转型面由椭球形转变为球形。因此在椭球形隔膜设计阶段应对母线椭圆率的影响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32.
富氢/富氧燃气同轴直流喷嘴燃烧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全流量补燃FFSC(Full Flow Staged Combustion)循环发动机气-气喷注器性能,以气氢/气氧(GH2/GO2)预燃室提供的758K富氢燃气和676K富氧燃气为推进剂对同轴直流喷嘴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相同燃烧室结构、流量、入口燃气温度条件下,富氧燃气压降、富氢燃气和富氧燃气的速度比、氧喷嘴厚度和氧喷嘴缩进变化对燃烧性能的影响,获得了4个参数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对燃气气-气喷注器结构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3.
基于随机参数逆高斯过程的加速退化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随机参数退化模型应用于加速退化试验以提高可靠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以逆高斯过程为例研究了基于随机参数退化模型的加速退化建模方法。利用加速系数不变原则推导出逆高斯过程各参数在不同应力下应满足的关系式,由此建立参数的加速模型,计算出加速系数,进而将加速应力下的退化数据等效折算到工作应力下。采用了随机参数的共轭先验分布,并且利用最大期望算法估计出随机参数的超参数值。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例应用说明了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4.
235.
236.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4,(2):44-49
应用CFD方法对不同收缩型面设计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采用伯努利双扭线进气结构,收缩段后直段区域径向马赫数梯度较大,收缩段出口附近壁面静压变化剧烈,压力损失较大;②无伯努利双扭线进气结构,双三角函数收缩型面(DTC)壁面静压变化率较小;③不同工况下,伯努利双扭线和圆柱-四次曲线-圆锥-四次曲线组合收敛曲线(CQCQ)型线组合、伯努利双扭线和DTC型线组合、仅CQCQ型线、仅DTC型线四种结构,壁面附面层厚度在收缩段出口基本一致;④进行大流量发动机试验,高空台可参考选用仅CQCQ型线和仅DTC型线作为亚声速进气结构。 相似文献
237.
238.
2011年8月25日23时24分,当嫦娥二号卫星顺利飞抵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的时候,科学探索的光荣在历史中定格,迈向深空的脚步在寰宇中延伸,中国在深空探测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39.
240.
11月5日8点15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启程,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地将创新一号02星和试验卫星三号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