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6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64篇 |
航天技术 | 73篇 |
综合类 | 46篇 |
航天 | 1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2003,(9):46-47
台湾在2003年1月2日举行的“立法院国防委员会”会议上,“立法委员”高仲源先生曾畅谈航发中心当年研制XC-2中运机的种种情形。可能很少人知道的是,高仲源正是当年研发XC-2时的试飞员,由于该飞机是台湾唯一研制的运输机,这段不凡的经历使得高仲源成为台湾唯一的运输机首席试飞员。因此,谈到XC-2中运机,不可不提到高仲源的传奇故事,本杂志经安排后专门采访了高仲源,谈谈XC-2中运机的一些故事。 相似文献
92.
93.
为了探究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平板湍流边界层的减阻情况,在控制来流速度为10.7 m/s的低速风洞中进行等离子体平板湍流边界层减阻控制实验。本实验重点研究了不同激励频率对湍流边界层的减阻控制效果,使用热线风速仪系统采集流向速度信号,获得边界层平均速度分布和脉动速度分布。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施加不同频率的等离子体激励之后,边界层内对数区速度明显减小;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局部减阻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激励频率为200 Hz时,减阻率达到最大为7.4%。 相似文献
94.
95.
基于气体放电辐射强度与气体密度的相关性,在高超声速脉冲风洞FD-20中搭建了气体放电流场显示系统,并分别以平板模型、平板-方块模型和简化进气道模型为试验模型,在来流马赫数Ma=12.16、来流静压p≈106Pa的流场条件下开展气体放电流场显示技术研究。在平板实验中,气体放电方法较准确地观测到了电极之间的平板前缘激波结构,与纹影技术测得激波角相差仅为0.21°。在平板-方块实验中,气体放电方法观测到了2个截面(对称面和远离对称面截面)的激波结构,对称面波系结构与纹影和数值计算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远离对称面截面的波系结构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在简化进气道实验中,气体放电方法观测到了内流道激波交叉形成的菱形结构,且尺寸与数值计算结果相差较小,约为7.9%。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在高超声速脉冲风洞中,采用气体放电方法可以获得清晰准确的激波结构,不仅可进行分截面激波结构观测,还可对被模型遮挡的内部区域激波结构进行显示,而且特别适合用于局部复杂流动波系结构的观测。 相似文献
96.
毫秒脉冲等离子体激励改善飞翼的气动性能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来流速度为30m/s时,进行了毫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改善飞翼气动性能的风洞实验.等离子体激励器布置在飞翼前缘,峰峰值电压为9.5kV时,放电的脉冲能量在0.1mJ/cm量级.通过六分量测力天平测力研究了脉冲激励频率和占空比对升/阻力系数、升阻比和俯仰力矩系数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激励可以有效改善飞翼大攻角气动特性;在最佳无量纲脉冲激励频率F+≈1时,临界失速迎角由14°提高到17°,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0%;占空比对流动控制效果影响较大,减小占空比可以降低能耗,实验中最佳占空比为5%;俯仰力矩系数的变化表明施加等离子体激励改善了飞翼纵向静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
基于直接蒙特卡洛(DSMC)算法、浸入式有限元算法(IFE)、粒子云及蒙特卡洛碰撞(PIC-MCC)算法以及Ammosov-Delone-Krainov(ADK)隧穿电离模型建立了碳纳米管阵列推力器工质气体和CNT场电离过程的三维仿真模型。利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本文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仿真模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针对碳纳米管阵列推力器的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分析了离子与原子碰撞过程对碳纳米管阵列推力器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NT可以极大地增强局部电场,稳态时场增强因子约为1308;与原子的碰撞使得离子在CNT附近更加集中,降低了局部电场,进而降低了其场增强能力。 相似文献
98.
设计了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地面模拟卫星静电放电试验方法。对卫星的空间环境以及结构特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表面存在静电放电的可能性。通过静电放电试验找到了红外地球敏感器易受干扰的部位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9.
为了得到试验测量不到的气体放电过程中电磁场作用下单个原初电子的动力学行为,建立了LIPS-200离子推力器放电室二维仿真模型,应用网格粒子法(PIC)和蒙特卡洛碰撞(MCC)模拟法对其进行了研究。模拟得到在额定工况下原初电子和中性原子之间的碰撞概率、原初电子损耗率、电磁场分布对其运动速度及运动轨迹的影响等。结果表明磁铁表面磁感强度最大,越靠近放电室内部磁感强度越小,对称轴区域无磁场分布,原初电子在电磁场作用下沿磁力线作加速螺旋运动;运动等离子体的自洽电势大小范围仅为0~2.0V,几乎不会影响等离子体运动;对应总原初电子个数为1.2×106时直接被阳极表面吸收的损耗率仅为0.02%。 相似文献
100.
目前Kaufman离子推力器主要有两种最具代表性的配电方式:屏栅极电源正端分别连接阳极电源正、负端的配电方式。为了研究配电方式对Kaufman离子推力器工作性能的影响,基于等离子体理论和推力器工作原理,分析两种主要配电方式下放电室电极电势及电流平衡关系,推导了放电室等离子体特性表达式,理论分析了配电方式对离子推力器多种性能参数的影响。结合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自研的LIPS300离子推力器在两种配电方式下工作在3kW和5kW的性能试验,通过解析方法对离子推力器多种工作参数和性能参数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采用屏栅极电源正端连接阳极电源负端的配电方式能够获得更大的推力和比冲,并能提高离子对栅极透明度,减少离子对屏栅极的溅射,从而提高栅极寿命,但束离子产生成本稍高。研究结果可为离子推力器配电方式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