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32篇 |
免费 | 429篇 |
国内免费 | 37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109篇 |
航天技术 | 523篇 |
综合类 | 399篇 |
航天 | 7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108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113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124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135篇 |
2013年 | 129篇 |
2012年 | 177篇 |
2011年 | 188篇 |
2010年 | 151篇 |
2009年 | 158篇 |
2008年 | 156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119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71.
本文在二次加速度插值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动力响应分析的双θ法及加权平均法。这两个方法,加速度的截断误差(精度)是O(△t~(3)),是无条件稳定的,有较好的人工阻尼性质,没有超越现象。比现有的逐步积分法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472.
473.
474.
为了提高火箭的入轨精度和轨道适应能力,我国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末级中采用了迭代制导技术,俯仰、偏航程序角根据火箭运动状态和目标轨道参数实时变化,目前工程设计中仍按照固定程序角方式开展稳定性分析。本文推导出迭代制导程序角与火箭速度、位置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迭代制导情况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并以新一代运载火箭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此分析方法正确、可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5.
减速是航天飞行器必须面对的问题。充气气囊减速方案利用柔性编织材料外加涂层方式构成气囊,利用气体发生器快速产生高压气体,集防热、减速和着陆减振功能于一体,重量轻、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设计了满足减速需求的气囊外形,利用数值求解NS方程和工程计算方法进行了气动力的预测和比较分析,利用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与气动力的耦合计算,对减速效果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对热环境、温度场、应力、热应力及变形进行了计算,还对分离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地面引导性风洞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充气气囊减速方案具有十分明确的减速效果和优点,可用于未来航天飞行器实现减速飞行目的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76.
飞机起落架仿真数学模型建立方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阐述了以大系统理论部件建模为基础的轮式起落架仿真建模方法,通过分析机轮的运动特点,介绍了轮胎、减震支柱、前轮转向操纵系统和刹车系统的模型,研究了作用于起落架上的力、力矩及其传递过程,最后,通过计算和结果分析,证明该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77.
惯性坐标系下的旋翼气弹稳定性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较好地描述直升机铰接式、无铰式及无轴承式旋翼的动力学特性,本文根据Hamilton原理。采用中等变形粱理论,用Chopra的15自由度有限元梁元进行离散,并将挥舞、摆振和变距铰运动作为广义坐标,采用二维准定常气动力模型,直接在惯性坐标系下,建立了旋翼气弹分析的动力学模型,并用Pitt—Peters动态入流模型计入动态入流对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惯性坐标系的旋翼气弹建模方法简化了建模,方便地嵌入了动态入流模型。通过与Princeton粱实验数据、ITR旋翼试验数据和直升机分析软件UMARC的计算值的对比,验证了本气弹分析模型的正确性,指出误差来源于气动模型。 相似文献
478.
引入多刚体运动模型,详细分析了伞刚体和弹刚体的受力和运动特性,运用Kane方法建立末敏弹在减速运动和稳态扫描段的完整运动模型,并进行数字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并充分显示了该模型在数字仿真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79.
航天器连续非光滑姿态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动态特性,应用非光滑控制方法设计了连续的姿态控制律,使闭环姿态控制系统具有齐次性,且齐次度为负,实现了姿态控制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以保证系统状态的动态特性。分别针对标称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等情形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在保证标称系统有限时间稳定性的同时,针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扰动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