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7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193篇
航空   1177篇
航天技术   719篇
综合类   231篇
航天   64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61.
随着片上系统(SoC)的处理能力逐渐接近传统的综合核心处理模块,航空电子系统向着微小型综合化的芯片间系统发展;时间触发交换式互连可以保证芯片间消息传递的严格时间确定性。考虑芯片间互连交换结构轻量化和收发端口有限的特点,在拓扑、路由和调度时刻等网络资源相互制约的条件下,提出了芯片间时间触发通信综合规划方法,即根据时间触发消息集合和芯片端口配置,同时求解得到芯片间网络拓扑结构、消息路由和调度时刻表的规划结果。其中,采用免疫算法整体优化了各条消息在网络资源分配过程中的求解次序。仿真实验表明,与不考虑整体优化的综合规划方法相比,优化后的规划结果在减少拓扑结构中多余路径开销的同时,避免消息传输路径拥堵,降低消息端到端延迟,保证了消息集的可调度性。   相似文献   
162.
针对航天领域空间交会对接、航天器配电、在轨服务与维护等领域对无缆化的需求,提出了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建立了多通道磁耦合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重要参数,并对关键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线圈高效耦合设计,实现了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效率最优。所提系统解决了能量的无线传输,并实现多负载接收的问题。通过一台1 000 W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具有传输效率高的特点,解决了航天器无线能量传输的多负载问题。   相似文献   
163.
针对发射场射向范围和低温入轨级在停泊轨道上最长允许滑行时间严格受限下,工程设计火星探测任务发射轨道时,优化保障2~3周发射日期窗口的困难,以及精确设计拼接探测器分离点时刻轨道6根数耗时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加入滑行时间限制再精确双向微分修正的设计算法(有别于传统B平面矢量法)。由地球影响球边界速度直接解出长征运载火箭入轨点轨道根数,将火箭飞行星下点弧段表示成滑行时间的分析式,快速找到满足诸多设计约束的初始发射轨道;并解决了考虑探测器小幅深空机动后火箭发射轨道的深入优化问题。精确力学模型下数值微分改进后,获得高精度计算结果,同等可比条件下运算精度不低于STK软件。实现了从地面起飞到抵达近火点的飞行轨道整体优化,确保了首次探火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4.
随着系统任务需求的日渐密集,用户对系统的时间特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首先,利用图示评审技术(GERT)构建系统任务流程的随机网络模型,针对任务中由于资源共享引起的活动排队执行以及部分上下游活动之间存在重叠的情况,基于排队论并引入时间因子以修正任务中各活动的执行时间,并给出任务执行时间的求解步骤。经考虑这2种情况,最终任务平均执行时间增加了22.9%。其次,通过不确定性分析,找出了任务中的关键活动,为进一步任务优化提供方向和思路。最后,以舰载机着舰任务为例进行案例应用分析,验证所提建模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5.
卫星导航共视时间比对一直是远距离时间比对的重要方法之一。使用我国最新发射的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基于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和捷克光电研究院(TP)各自的时间产生和保持系统,开展了中捷北斗三号长基线共视时间比对试验。本文对中捷两站各自的北斗卫星可视数及其卫星高度角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Vondark滤波对时间比对结果进行了降噪处理,最后将北斗三号共视时间比对结果与北斗二号及GPS共视时间比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北斗三号在当前全球组网阶段中捷共视可视卫星数比北斗二号还少的情况下,其共视时间比对精度达到1.16ns,较北斗二号提升约19%,与GPS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6.
167.
冀明  杨帅  赵佳 《飞行力学》2022,(1):90-94
为解决舰载直升机在海上返航着舰的安全问题,开展了直升机着舰时机判断研究。首先,基于时间序列预报方法,采用AR自回归模型,模型参数估计使用递推最小二乘算法进行在线辨识,对于存在的数据饱和问题引入了遗忘因子加以解决,实现了对舰船运动的短期预报。然后,根据舰船横摇运动的实时预报结果和周期性特点,选取横摇角度及角速度满足安全阈值的时间段,确定直升机安全着舰的时机。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直升机着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8.
我国BPL时号的频率控制系统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熙政 《宇航计测技术》1998,18(1):15-19,35
根据我国现行BPL时号的频率控制系统,分析TBPL时号频率控制系统的缺陷,对目前BPL时号的频率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频率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69.
互联网上计算机时间传递系统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在时间频率用户中,中、低准确度的用户占很大比例,计算机互联网时间传递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中国的网络授时系统从2000年1月开通以来,近万人访问了授时网站http://kxzh.sxso.ac.cn或其镜像站点http://Beijingtime.126.com。介绍了国家授时中心网络授时系统的设计要点,给出了网络授时传递时间准确度的测量方法,分析了网络授时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0.
《宇航计测技术》2012,(4):F0002-F0002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8月,是国防科技工业长度、热学、力学一级计量站,电工、无线电、时间频率二级计量站,先后取得国家校准/检测实验室认可、国家商检实验室认可、国防校准/检测实验室认可、军用校准/检测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资质认定等一系列实验室认可资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