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5篇 |
免费 | 280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01篇 |
航天技术 | 68篇 |
综合类 | 72篇 |
航天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172.
为了研究极端工况条件下静压推力轴承承载性能损失及动压补偿,提出一种新型油垫可倾式静压推力轴承结构,利用动压补偿静压承载力的不足,实现高速重载工况条件下静压推力轴承高精度稳定运行。依据润滑理论和摩擦学原理,采用动静压混合润滑方法,分析缝隙节流双矩形腔静压推力轴承由于剪切和挤压耦合作用承载性能损失值及影响权重。通过优化可倾式油垫底部结构参数及连接方式,控制油垫变形并产生相当量动压,以适应旋转工作台的变形,补偿静压承载力不足,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可倾式油垫底部支承长度为油垫长度,宽度为35mm,高度为1.5mm,与底座采用双销0.25mm间隙连接时动压效应较为明显,并且动压增量能够很好地补偿静压损失量,实验值与模拟值误差为5.2%,达到了增加极端工况静压推力轴承运行精度和稳定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3.
为了研究外部轴向激励作用对螺旋桨非定常轴承力的影响,基于动网格方法和RANS湍流模型相结合的数值方法,对螺旋桨进速系数0.833,转速10Hz条件下,外部轴向激励作用和无激励作用时三叶常规螺旋桨轴承力的非定常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无激励作用,外部轴向激励作用会使螺旋桨非定常轴承力的频域上新增一个显著的响应分量,其频率与激励频率始终保持一致;若保持激励幅值不变,新增响应分量的幅值会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若保持激励频率不变,新增响应分量的幅值会随着激励幅值的增大而增大,且两者存在着系数为0.015的正比关系;外部轴向激励作用下螺旋桨的压力场和涡量场的分布与无激励作用时相比仅在细节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4.
铝合金在惯导仪表中得到广泛采用,为保证尺寸的稳定性,除选择适用的材料之外,消除零组件的内应力应是重要的措施,而采用温振稳定处理工艺消除内应力是行之有效的工艺手段。铝合金Ly12—CZ的温振稳定处理工艺是正温120±5℃4~6h(最后一次为16~18h),负温-70~-80℃ 2~3h,正负温温振循环次数为3次,可多次安排在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和二次半精加工之后推行,对于尺寸稳定度要求特别高的零件,温振稳定处理工序作为工件的最终工序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75.
176.
177.
针对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建立简化的动力学模型,在考虑中介轴承非线性Hertz接触力和径向游隙等非线性因素的情况下,将中介轴承内圈局部缺陷模拟成倒置的等腰梯形凹槽,利用4阶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计算,得到系统的分岔图,并着重分析分岔区域的组合共振特性,结果表明:相较于无故障系统,该系统在分岔图上出现三个新的分岔区域,前两个分岔区域是由内圈故障特征频率与高低压转子的转频形成的组合频率诱发的组合共振引起的,第三个是由内圈故障特征频率诱发共振引起的,在分岔区域内,系统运动的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表现为从近似单周期运动到概周期运动再到近似单周期运动。 相似文献
178.
柔性轴承的应力分布及动态刚度特性对低温制冷机的整体可靠性尤为重要.以最大应力值、轴向刚度、径轴向刚度比为性能指标,对新设计的费马型线柔性轴承和其他两种柔性轴承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比了三者之间应力分布、应力变化及刚度变化特性.设计制作了这3种不同型线的柔性轴承,并测试了3种柔性轴承的径轴向刚度,结果显示:费马型线柔性轴承的径轴向刚度之比最大,牛津型柔性轴承的径向刚度最小;费马柔性轴承的应力值最大,但最大应力值小于材料的疲劳应力,因此费马型线的柔性轴承在性能上优于其他两种柔性轴承. 相似文献
179.
为研究高速轻载工况下兜孔形面几何参数对V形兜孔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磨损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兜孔处润滑影响的轴承动力学模型。以基于Masjedi磨损模型的时间平均磨损率作为磨损性能的评价标准,研究了兜孔形面几何参数对V形兜孔保持架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在不同转速下兜孔壁倾角均为15°的V形兜孔保持架的磨损性能及打滑特性。结果表明:兜孔形面几何参数对保持架的磨损性能影响显著,通过对其优化可有效提升保持架的磨损性能;保持架的时间平均磨损率随内圈转速的增加而上升;在内圈转速的范围为5 000~20 000 r/min时,兜孔壁倾角均为15°的V形兜孔保持架的时间平均磨损率和打滑率均低于普通直兜孔轴承。 相似文献
180.
作为运输推进剂的重要部件,涡轮泵已成为火箭发动机的核心,其在高速运转中承受的轴向力对振动有显著影响。为揭示轴向力对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机制,从接触角切入,建立轴承刚度理论模型,阐明刚度随转速及轴向力的变化规律。同时,设计包含辅助支承的涡轮泵转子试验器,发现轴向力可显著降低转子不平衡响应。进一步,利用传递矩阵法和不平衡响应,建立基于实测数据的刚度辨识方法,获得试验辨识结果并与理论值对比。研究发现轴向力引入后刚度增加了30%,同时转子振幅突增现象消失。表明轴向力对轴承刚度的改善是动力学减振的重要机理,从而为减振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