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37篇
航空   397篇
航天技术   36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不同转速下超精密车床主轴轴向振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HCM-Ⅰ型超精密车床,进行了主轴轴向振动随电机转速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不同转速下主轴轴向振动信号的傅立叶(FFT)谱表明,主轴系统与电机同频振动,在转速为700~800r/min时振动最大,该转速范围之外的主轴轴向振动幅值随转速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472.
473.
高亚声速大弯角轴流压气机平面叶栅损失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熙  刘波  马乃行 《推进技术》2015,36(9):1302-1308
基于亚声速叶栅设计点损失预估模型,结合无粘S1流场与附面层迭代计算发展了一套计算大弯角轴流压气机平面叶栅流场程序。增加弯度比分布及最大厚度修正得到设计点损失预估模型,采用马赫数修正后的叶栅有效工作范围得到一套大弯角叶栅全工况损失预估模型。分析了轴向密流比在实验中对叶栅损失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S1流场计算程序与修正后的损失预估模型均能准确地预估出大弯角叶栅设计点损失系数,误差分别小于0.006与0.004。非设计点损失模型能有效地预估得到叶栅有效工作范围内的损失随攻角的分布。初步验证了损失模型对高亚声速大弯角平面叶栅损失系数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74.
为提高航空发动机初次装配成功率,以压气机轴向间隙作为研究对象,提出1种基于单级性能最优为目标,同时获得装配后间隙最少调整的航空发动机装配零部件公差选取方法,改善了目前通过垫片厚度的选择实现零部件选配的情况,为发动机的装配提供了确定性指导,实现了航空发动机的公差选取合理化,提高航空发动机的初次装配成功率,进一步保证了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75.
张浩  臧朝平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205-2215
采用积分的思想,将曲面机匣看作由若干圆柱机匣积累而成,将曲面机匣振型数据插值到一个圈数×点数×层数的三维像素空间内,能够实现径轴向Tchebichef矩(RAT矩)对曲面机匣模态振型的识别。利用RAT矩函数从曲面结构模态振型数据提取矩特征值,实现对振型数据的压缩,基于矩特征值的相关性分析能够很好地描述重模态现象,弥补了传统模态置信准则(MAC)值对于重模态描述的缺陷。进而将矩特征值代替振型数据,作为目标函数,应用于模型修正。矩特征值的数据量远小于振型数据,能够提高计算效率、避免修正结果不收敛。考虑到工程部件大多非完全轴对称,以一个带有非对称凸台的航空发动机机匣为例,基于RAT矩进行模态计算、相关分析和模型修正,发现同时利用频率与RAT矩进行模型修正,相关性有明显的提升,例如第9阶模态的相关性由35.35%提升到67.21%。各阶模态对的频差也都明显降低,最大频差由14.56%降至9.09%。证明了RAT矩函数能够应用在三维曲面非对称机匣的模型确认中。  相似文献   
476.
过载环境下1.002mm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地面离心转台模拟过载,对R134a在内径为1.002 mm管内的沸腾流动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随着重力的变化而变化;在重力为3.16g(g=9.8 m/s2)时,过载下的传热系数比常重力下的大;随着过载的增加,大多数情况下传热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转折点在1.1g~1.4g;在3.16g时,部分传热系数开始出现低于1g时的情况;干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特性因重力不同而不同。研究了常重力下流动沸腾预测模型对过载环境的适应性,鉴别出了对过载数据预测较好的公式。   相似文献   
477.
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过载能力受到铁心饱和、电枢反应的制约,常规设计PMSM无法满足一些高过载应用场合的需求。分析PMSM过载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定子裂比和气隙长度等结构参数对其影响方式,进而分析得出相关结构参数对于PMSM过载能力的影响规律。设计了1台额定功率1 kW的高过载能力PMSM,有限元仿真结果显示该电机可达到5.26倍过载能力。  相似文献   
478.
模拟过载条件下燃烧室凝相颗粒形态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面模拟过载粒子收集试验装置,完成了推进剂在3种不同压强工况下的粒子收集试验,初步获得了粒度分布特性、微观形貌特性及成分分布等形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粒子中径分布明显高于非过载状态,5.6~11.5 MPa范围内,d(0.5)主要分布在120~190μm之间。同时,针对某飞行试验发动机残骸故障处残留凝相粒子进行了收集与分析,并与地面同种压强状态下粒子形态参数进行了对比,两者分布较为一致,均呈双峰分布,粒子d(0.5)约为100~130μm。  相似文献   
479.
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6/13极定子模块式轴向磁场磁通切换永磁(AFFSPM)电机。该电机具有结构紧凑、转矩密度大、效率高和容错性能强等特点。分析了AFFSPM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推导了AFFSPM电机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了AFFSPM电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分别对滑模速度控制和比例谐振控制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对比AFFSPM电机的转速、转矩和三相电流的波形。仿真结果表明,与比例谐振控制策略相比而言,滑模控制策略下该新型AFFSPM电机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静态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480.
轴向尺度对指尖密封性能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接触模型分析了指尖密封片轴向尺度对指满面春风密封的迟滞特性及接触压力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压差条件下体现出不同的特征,也存在着一个迟滞特性和压力大小优化匹配问题。通过分析不仅揭示了上述现象,而且表明了指尖密封轴向尺度优化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