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104篇
航天技术   29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7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贝叶斯回归支持向量机的软测量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证据框架的回归型支持向量机的参数选择和软测量建模方法。证据框架的第1层推理用来解释支持向量机的训练。证据框架的第2和第3层推理用于自动调整正则化参数和核参数并使其接近最优值。然后,将这种基于贝叶斯证据框架的回归型支持向量机用于估计聚丙烯腈生产过程的质量指标。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ZVS PWM全桥三电平直流变换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ZVS PWM全桥三电平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使用了以能量传输最大、滤波电感电流纹波最小、开关管实现ZVS等为条件寻找到的最佳开关方式,克服了传统ZVS全桥直流变换器中开关管电压应力高、滤波电感电流纹波大等缺点,所以其变换效率更高,响应速度更快,进一步拓宽了它的应用范围。本文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个周期内的所有开关模态。本文还论述了谐振电感的设计和占空比的丢失,最后通过一个3kW,50kHz的实验样机加以验证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4.
文章分析和研完了软调频(TFM)信号的Viterbi接收机,通过简化处理,导出了适合于接收TFM信号的接收机结构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对系统及其同编码相结合的误码性能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获得至少3~4dB的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45.
依据软钎焊接原理,将带有接地式焊盘器件的软钎焊接方法分为手工软钎焊接方式、表面贴装技术设备软钎焊接方式、半手工加热台软钎焊接方式三类,并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使用三种不同方式进行焊接的产品,进行了焊点的力学性能试验、环境电性能试验,并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焊点在温度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半手工加热台软钎焊接方式完全满足带有接地式焊盘器件的软钎焊接需求,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46.
粗糙集是研究不精确、不确定与不完全数据的软计算方法,文章介绍了粗糙集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内容,并对该理论与方法的优势、劣势及与其他软计算方法的杂合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7.
48.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产业内容和产业结构方面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文章基于软实力理论的分析框架对产业发展的变迁进行了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软产业,即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而传统产业对"软要素"的依赖程度也大大加深,出现了软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9.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这种方法是将大吨位的夯锤(一般为100~400KN)提升至6~40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它是基于动力压密和动力固结原理,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破坏土体原状结构,迫使土体孔隙压缩,土中局部液  相似文献   
50.
施泽康 《航空学报》1991,12(4):195-198
1.问题的提出 从使用过程得到的故障统计资料常有信息丢失现象,用这种样本进行产品可靠性分析时,残存比率法是有效的工具,并已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用文献介绍的公式计算的残存比率和可靠度与真值有较大出入,当删除样品数较大时偏差尤其明显。本文的目的是力图找到发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和纠正偏差的方法,使残存比率法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