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3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406篇
航空   2630篇
航天技术   427篇
综合类   424篇
航天   94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以深冷热管、深冷环路热管等为基础的深低温热收集与热传输技术主要用于军用天基红外探测、对地观测及天文卫星中光学仪器的冷却及深低温制冷系统的低温废热排散。本文介绍了国外从深冷热管、深冷环路热管等基本传热元件的研制到系统集成试验、飞行搭载,成功应用于航天器深冷热控的发展情况。还简单介绍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面临的技术挑战和任务。  相似文献   
912.
高性能的俄罗斯液氧/煤油发动机NK-3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K—33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是由萨莫拉国家科研生产联合体——“TRUD”为俄罗斯N—1登月火箭研制生产的。这种四级型的 N—1火箭所使用的发动机均为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其中30台 NK—33发动机用于第一级,8台与 NK—33发动机类似而面积比更大的 NK—43发动机用于第二级,四台 NK—39发动机用于第三级,一台除带有常平座外类似于 NK—39发动机的 NK—31发动机用于第四级。所有上述的液氧/煤油发动机都是六十年代研制的,均采用一个富氧预燃室产生涡轮燃气,气氧与热煤油经过分级燃烧喷注器在8.964~15.169MPa 绝压下燃烧。NK—33、NK—43和 NK—39发动机可控制发动机簇的推力,并提供火箭的推力向量控制。由于采用高室压,NK—33发动机的设计实现了较高的性能和很轻的结构重量。富氧预燃室的采用,使得发动机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和燃烧稳定性。在预燃室中,全部的液氧以58:1的混合比燃烧,所产生的628.15K 的富氧燃气全部用来驱动涡轮泵的涡轮,然后进入喷注器和燃烧室。NK—33发动机的结构牢固可靠,可实现很高的泵出口压力和14.480MPa 绝压的高燃烧室压力,因此,其面积比可达27:1,可产生2913.57m/s 的海平面比冲和3274.1m/s 的真空比冲。气氧和热煤油喷注器可保证发动机推力降至23%推力水平时仍能稳定燃烧。各次试车之间,无需使用溶解剂清洗 NK—33发动机的零件,也没有发动机零件的碳化现象,这是由于取消了富燃料气发生器和降低推力室冷却套中的煤油温度的缘故。NK—33发动机在用于飞行计划以前进行了充分的试验,共进行了910多次试车,累积点火时间达211,800秒。研制和鉴定完成后,先后共交付了250台 NK—33发动机,可靠性指标达到0.996。已经证实,NK—33发动机是一种高性能的助推发动机。它结构牢固可靠;所采用的技术,到目前为止,未见于美国的发动机。NK—33发动机可凭借低成本和高飞行可靠性改进运载火箭的性能。  相似文献   
913.
导弹级间热分离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怀宇  张铎 《宇航学报》2005,26(4):509-513
级间热分离具有改善和提高继续飞行级的稳定性和入轨精度而被固体弹道式导弹广泛采用。以某导弹级间热分离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分离动态方程,基于ADAMS平台进行了参数化模型的分离动力学仿真分析,协调、选择级间分离的各种参数,阐述了级间热分离需考虑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技术是实现合理选定导弹级间热分离时序的有效途径,不仅可提高分离系统设计、分析和校核过程中的条理化和清晰度,而且为实现分离系统设计与仿真的精确化、可视化、组合化和通用化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14.
《中国航天》2003,(11):9-9
本刊讯北京时间11月3日15时2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我国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连续进行的第三次航天发射。此前,我国于10月15日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10月21日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和中国创新1号小卫星。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这样高密度的航天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从未有过。这表明我国航天发射水平与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研制能力日益增强。这次发射升空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与以往的返回式卫星相比,这颗卫星整体性能有较大改…  相似文献   
915.
结合栾恩杰副主任关于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改革的讲话精神 ,通过对航天工业标准体系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标准的实施、标准化工作系统、标准化研究工作等五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航天工业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16.
ZN—3探空火箭头罩分离的分析及弹射分离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镜昆 《宇航学报》1994,15(3):1-10,18
本文应用结构动力学原理,对ZN-3探空火箭头罩铰链式分离及其分离机构进行研究,并用铝合金和玻璃钢两种头罩得出了地面试验的结果,从而获得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17.
空间站舱内空气速度分布的CF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设计一个合适的通风系统,建立了某型空间站座舱和送风设备的CFD模型。基于这些模型,采用k—ε湍流模型获得了舱内空气在不同流量,不同散流器送风方向和不同散流器布置方式等条件下的流速分布,简要分析了空间站向飞船提供热支持时,舱间通风对舱内空气速度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散流器的送风方向对流速的分布影响很大,45度进风方式的流速分布明显优于30度的进风方式;(2)推荐的三种散流器布置方式均可以获得满意的流速分布,关键是能否根据不同的空气流量提供合适的散流器出口速度;(3)设计合理的舱间通风能够改善舱内空气流速的分布;(4)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该型空间站通风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18.
论文阐述了我校电子类高职高专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及特点的调查情况与分析结果,为我校承担的广西高等教育改革立项工程(A级)——“电子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课题的开展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919.
由于管制区所处国际环境的特殊性,RNAV、RVSM等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预期未来空中交通的高速发展,三亚区域管制中心的空中交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空中交通管理的安全性随之成为管理者高度关注的课题。有效的安全管理、一种新的具有开创性的、积极而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与实际安全结果息息相关,同时也是三亚  相似文献   
920.
在分析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差动式缓冲系统传动、缓冲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高性能的图形工作站(SGI),以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为平台,建立了对接机构缓冲系统实时可视化数字样机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机构的运动特性,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