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6篇
  免费   653篇
  国内免费   226篇
航空   2455篇
航天技术   134篇
综合类   314篇
航天   26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单转子压气机设计状态出口叶尖通道中部、叶根吸力面角区和转子尾迹内具有较强的紊流脉动,泄漏涡是造成尖部气流掺混的主要因素。近失速状态通道内气流脉动明显增强,并沿周向和径向呈现出较大的梯度,叶尖通道中部的紊流强度分布证实了气流剧烈交混的发生,0.87 叶高和0.25 叶高吸力面附近的强紊流中心来源于叶背附面层分离形成的旋涡。在出口测量截面上紊流强度3 个分量的最大值,径向分量最大,轴向分量次之,切向分量最小。   相似文献   
972.
应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 (PDPA)对含潜入喷管、通道为矩形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冷流模型内流场进行测量 ,研究了雷诺数和背壁空腔形状对背壁区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雷诺数增大气流分离点向下游移动 ,回流速度增大 ,椭圆形后封头、直线形喷管背壁构成的背壁区回流速度比圆形后封头、台阶形喷管背壁大。对于潜入深度大的喷管 ,气流在燃烧室壁面分离 ,背壁区形成强旋涡 ;而潜入深度小的喷管 ,分离点会后移至后封头上 ,在背壁区后部形成弱旋涡。  相似文献   
973.
俯仰—滚摆耦合复杂流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给出 8 0°三角翼模型在低速风洞中实施俯仰 滚摆耦合大幅度振动的复杂流场测量结果 ,包括静态和动态、单自由度俯仰和滚摆、俯仰 滚摆耦合运动条件下的流动显示结果和强迫俯仰、自由滚摆条件下的滚转角时间历程测量结果。分析了耦合运动对前缘分离涡和气动特性的影响 ,以及不同相位角和不同频率对耦合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双自由度的耦合运动比单自由度运动具有更为明显的动态迟滞特性 ,进一步推迟分离涡的破碎 ,推迟开始滚摆的攻角αwr。  相似文献   
974.
赵坚行  周琳 《推进技术》2001,22(4):295-298
采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带二次流可调收-扩喷管内外跨声速和超声速流场,在计算中采用四边形等参元确定位移函数,利用加权余量法中的Galerkin法建立有限元方程,数值研究三种型式喷管和四种飞行工况下尾喷管内外流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说明可用此数值模拟技术帮助开展实验研究,进行尾喷管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75.
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结构对称的带定心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SFD)—柔性转子系统双稳态现象的发生规律。说明了计算双稳态特性的方法,以轴承参数B、刚度比f 和质量偏心U 作为基本参数来分析双稳态特性,并得出了B—U 及f—U值范围。结果表明,只要设计参数选择合理,使B,f 和U值不在此范围内,即可避免双稳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6.
分析了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 (ERSFD)油膜压力场控制方程的求解 ,导出了求解ERSFD油膜压力场 (包括油膜刚度和油膜阻尼等 )的超松弛差分迭代格式和算法 ,结合弹性环的变形位移求解算法 ,编制了计算ERSFD油膜力特性的计算程序 ,并将该算法和程序用于某发动机机之ERSFD的油膜力特性的计算。  相似文献   
977.
单鹏 《航空动力学报》2000,15(2):209-211
在高通流高负荷风扇预研中, 遇到了设计常规轴流压气机时并不显现的新现象: 在级增压比为 2.33, 转子叶尖半径 0.4414m,切线速度 490 m/s的单级实验后掠风扇 ATS-2有预旋方案的通流设计中, 转子叶尖流动滞止并且不收敛, 或非正常地收敛。   相似文献   
978.
考虑动叶顶部间隙影响的跨音涡轮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分解算法的可考虑动叶顶部间隙和机匣刮削作用的涡轮级计算方法。并对NASA实验涡轮级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通过分析, 可以发现动叶顶部间隙流动将引起动叶顶部气流的欠偏转, 从而降低顶部的做功能力, 并且这一影响区域会达到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在动叶叶片顶部尾缘存在激波的情况下, 尾缘激波和顶部泄漏流动相互作用使激波结构变得十分复杂和无序, 这种无序的结构必然带来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979.
本文就喷管上游加入“声激振”对喷流流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机理性实验研究,得出在不同声激振参数和喷流工况条件下的喷流参数变化规律及相应的流动显示图象。实验结果表明,一定的声激振能量可引起喷流核心区长度缩短,掺混宽度增加,并对外界空气增大引射掺混。   相似文献   
980.
对旋风机对旋叶轮级间流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方法对对旋风机对旋叶轮级间流场进行了研究。在改变级间间隙和前后级转速的情况下,采用五孔探针对级间压力场和速度场进行了了测量,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前后级动叶加功量的分配在对旋风机的气动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分配可以通过转速的匹配来实现;在气动设计中,应增加对旋叶轮级间间隙的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