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81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航空运输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航空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日趋严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继续依靠大规模投放运力来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已不具备。对于国内航空公司来说,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次机遇。但是,能否真正抓住这次机遇,则取决于各公司跨越变革障碍的能力,因为对于脱胎于以生产为中心而非以客户为中心的传统国有企业的航空公司来说,成功打造自身竞争优势的过程就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62.
在欧洲质量培训与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质量管理在欧洲的继承性发展.主要论述了欧洲已经形成以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六西格玛管理以及EFQM卓越模式为依托的大质量的系统化管理,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质量管理由职能管理向战略规划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63.
在1 350 ̄1 550℃下,对3mol%Y2O3稳定的四方ZrO2多晶陶瓷(Y-ZTP)进行了超塑性拉伸试验,最大延伸率达285%。研究了拉伸变形特性,测定了1 450℃下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0.37。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表明:Y元素在晶界处偏析;超塑变形时晶粒明显长大;变形促进了四方相(t)→单斜相(m)ZrO2的马氏体转变,其相位关系为(100)m〃(100)t,「001  相似文献   
64.
在1350~1550℃下,对3mol%Y2O3稳定的四方ZrO2多晶陶瓷(Y-TZP)进行了超塑性拉伸试验,最大延伸率达285%。研究了拉伸变形特性,测定了1460℃下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0.37。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表明;Y元素在晶界处偏析;超塑变形时晶粒明显长大;变形促进了四方相(t)→单斜相(m)ZrO2的马氏体转变,其相位关系为(100)m∥(100)t;,[001]m∥[001]t,αm^αt=9.3°,m-ZrO2呈板条状。X射线光电子谱(XPS)结果说明:晶界玻璃相不是陶瓷超塑性变形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5.
随着波音787和A350飞机的推出,飞机机体结构的金属材料正由复合材料所取代.这种转变将会给使用和维护这些飞机的航空公司带来一项新的挑战:如何监控由复合材料制成的飞机结构件并发现其内部的损伤?  相似文献   
66.
基于水平气液两相分层流的压力梯度、波状液层和气壁剪切应力实验数据,对两流体剪切应力进行不确定度计算,分析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液壁和气液界面剪切应力结果的影响.由剪切应力可以直接计算分层流动量平衡方程的本构参数,对本构参数的关联作了合理的解释.气液界面剪切应力受液层高度和压力梯度的准确性影响较大,而液壁剪切应力却相反,和气液界面剪切应力最大程度相关.通过和实验数据对比发现,液壁摩擦因子无法像气壁摩擦因子那样可以用单相管流的指数型关系式来描述,而是应该结合气液界面摩擦因子建立一个基于两相各流体特征参数的有效关联式.  相似文献   
67.
GH4169合金作为一种时效硬化的高温合金,其析出相的种类和形态对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解GH4169合金主要析出相γ″的析出规律与分布特征,本文采用了差热分析与显微组织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等温时间、等温温度、以及冷却速率三个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相较于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冷却速率对γ″相的析出起始温度具有更大的影响,其析出温度随冷速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升温过程中亚稳γ″相会发生向稳定δ相的转变,而δ相的析出在冷却过程中又会抑制γ″的形成。  相似文献   
68.
U型方管中爆燃向爆震转变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脉冲爆震发动机(PDE)用曲管爆震燃烧室为应用背景,对气相(乙烯/空气)燃烧波在U型方管实验器中的传播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实验器中弯曲段进口气流入射激波强度,基于弯曲段内压力、波速的测量及高速摄影实验得到了U型方管实验器中半圆型弯段内的爆燃向爆震转变(DDT)特性。结果表明,弯曲段中DDT特性受到入射激波速度的影响:当入射激波速度小于794m/s(43.6%VCJ,VCJ为理论Chapman-Jouguet爆震波速),在弯曲段内不能形成爆震;当入射激波速度介于870~908m/s(47.8%VCJ~50.0%VCJ)之间,弯曲段内首先会产生局部爆炸,并最终形成爆震;当入射激波速度大于934m/s(51.3%VCJ),爆燃波可以直接在弯曲段入口转化为爆震波。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几种不同结构形式的爆震发生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激波聚焦和火焰聚心现象、气动特性及其机理.数值计算采用多组分理想气体详细的化学反应机理、二维轴对称非定常流动Navier-Stokes方程来模拟流体动力学和化学动力学过程.数值计算表明用较低的点火能量对射流火焰燃烧器中可燃混合物点火,层流火焰在狭窄管壁作用下加速,射流火焰在轴线上汇聚过程有利于激波的加强,强激波加速火焰,在多重激波与火焰反复作用下,激波和火焰面之间出现热点,热点迅速放大并形成压力很高的过驱爆震波,而后衰减为稳定的爆震波,不同的激波聚焦腔爆震波的形成过程不同.通过对数值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起爆距离和稳定爆震距离,为进一步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可变形飞行器机翼两种变后掠方式及其气动特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可变形飞行器机翼以不同方式变后掠时的气动特性差异及其物理机理,对旋转变后掠和剪切变后掠翼身组合体进行了宽广速域的绕流流场数值模拟,并对其气动特性与机理进行了分析。计算中,采用粘性可压缩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和三棱柱-四面体的非结构-结构混合网格。结果表明:剪切变后掠具有优于旋转变后掠的特性,前者在宽广的速域内均具有显著优越的升阻比和阻力,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变后掠方式所引起的流场结构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