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0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航空   693篇
航天技术   1230篇
综合类   65篇
航天   165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一种基于进化计算的空间飞行器编队重构轨道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进化算法提出了一种两层结构的空间飞行器编队重构的轨道规划算法,高层算法通过优化构型映射来优化编队的总燃耗,实现全局规划并确保飞行器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避免相互碰撞;低层规划算法采用Chebyshev多项式逼近控制变量空间,为每颗飞行器规划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轨道。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编队的分布式结构,由各飞行器并行实现各自的轨道规划,能有效解决大型编队的轨道规划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2.
针对交会对接任务目标飞行器与追踪器轨道运行特性,综合考虑规避策略计算方法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出高度规避、时间规避以及与正常轨控相结合的碰撞规避策略计算方法等三种空间目标碰撞规避策略计算方法。高度规避计算方法采用了Lambert飞行原理,用简化二体开普勒模型取代高精度轨道预报方法,迭代求解规避机动速度增量,实现了通过约束过交点与目标径向距离差得到速度增量的最优解;时间规避计算方法通过轨道周期与速度增量的关系,实现了通过约束过交点与目标的时间差得到速度增量的最优解;与正常轨控相结合的碰撞规避策略计算方法,在正常控制考虑冗余控制量的基础上,对控制策略的控制开始时间或沿迹方向的速度增量进行较小的修正,使两者通过碰撞点的时刻或径向距离错开,达到碰撞规避的目的,该方法不仅可以节省燃料、而且对任务的影响较小。通过对三种空间目标碰撞规避策略计算方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完全适用于交会对接任务,可为我国载人航天任务飞行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3.
针对超低轨道地球卫星导航自主需求,提出了一种脉冲星/星光折射/光谱测速组合天文导航方法。首先根据地球超低轨道卫星运行轨道动力学方程建立导航系统状态模型;分别根据脉冲到达时间差和星光折射角与天体光谱频率建立导航系统量测模型;使用Unscented卡尔曼滤波方法,降低随机误差对导航精度的影响,使用基于UKF的信息融合方法,有效融合了三种天文导航方法结果数据。经计算机仿真分析,该组合导航方法位置导航误差均值为85.62m,速度误差均值0.190m/s,能够满足超低轨道地球卫星在轨运行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194.
基于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月球软着陆轨道优化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朱建丰  徐世杰 《航空学报》2007,28(4):806-812
 将自适应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形成一种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该算法不但具备了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强大全局搜索能力,也拥有模拟退火算法的强大局部搜索能力。针对月球软着陆轨道优化的特点,利用一种新的参数化方法将轨道优化问题转换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并应用提出的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数值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收敛速度快,优化精度高,且避免了初值敏感、病态梯度和局部收敛等问题,能够搜索到全局最优轨道。  相似文献   
195.
低地球轨道大气环境对诸如科学探测和对地观测卫星的阻尼作用十分明显,而且阻尼随太阳和地磁活动以及昼夜、季节交替变化范围宽.为了保证卫星轨道精度或飞行状态满足任务要求,需要利用推进系统对卫星受到的阻尼进行实时或间歇式补偿以实现轨道或飞行状态的保持.针对轨道高度220~268 km的无拖曳飞行和轨道维持应用,基于卫星轨道阻尼...  相似文献   
196.
有限推力下时间最优轨道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新刚  杨涤 《航天控制》2007,25(1):46-51
研究了一种有限推力作用下的时间最优轨道转移计算方法。以非奇异根素形式的高斯行星摄动方程为基础,由庞德里亚金极小值原理导出正则方程组,通过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协状态初值为待优化参数的参数优化问题,并通过非线性规划求解得到的参数优化问题,从而避开求解两点边值问题的困难。文章最后给出2个算例,分别计算了零倾角零偏心率最优轨道转移和大倾角改变最优轨道转移。计算过程及结果表明本文所用方法对协状态初值猜测敏感性小,收敛迅速;零倾角零偏心率情况下无奇异;所得控制轨线光滑。  相似文献   
197.
1 引言 2007年4月中旬,中国航天在太空奏响了两曲凯歌.是月11日、14日,中国的第二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1号B星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一颗导航卫星--北斗M1号卫星(将运行于距地面21500km高度的圆轨道)相继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98.
b)静止轨道自旋卫星的星地成像技术 FY-2卫星在静止轨道以100r/min的速度旋转,扫描辐射计光学镜筒随卫星旋转,卫星自转1周为600ms,自西向东扫过地球1次,时间约33ms.形成一条视场角为20°的扫描线,获取地球和部分太空信息.  相似文献   
199.
靳颖 《中国航天》2011,(2):34-35
2010年12月27日.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Ka星”由俄罗斯质子M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经过9小时12分钟的飞行.与火箭分离.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太阳电池阵展开.控制中心成功获取卫星遥测信号。按计划,卫星最终定位在东经9度的工作轨道。“Ka星”计划2011年5月底进入商业运行,之前需要经过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为卫星调轨.包括发射7天后的4次远地点发动机点火。第二阶段为卫星定点在东经9度后将进行的一系列在轨测试。第三阶段为卫星与地面站的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200.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1,(1):47-48
俄联盟2-1a/“弗雷盖特”火箭2010年11月2日在普列谢茨克发射了“子午线”3军事通信卫星。卫星入远地点将近4万公里的大倾角椭圆轨道,即通常所说的莫尔尼亚轨道。这种轨道使卫星能在每圈飞行中在俄领土可视范围内停留几个小时.并能覆盖许多普通赤道上空通信卫星覆盖不到的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