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篇
  免费   584篇
  国内免费   68篇
航空   1199篇
航天技术   72篇
综合类   81篇
航天   35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21.
双燃式冲压发动机中超燃燃烧室冷态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Mac Corm ack 矢通分裂格式, 求解雷诺平均的N-S方程组, 采用Baldw in-Lo-m ax 代数湍流模型和混合长度模型, 模拟超燃燃烧室内两股平行超声速来流的冷态流场, 取得了与试验相一致的结果, 计算表明回流区和射流流动参数对超燃燃烧室流场内波系的变化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2.
在激波风洞中研究了激波与边界层之间相互作用对双燃式冲压发动机进行道和燃烧室冷态内部流场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现在进气道中,激波与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两侧均为超声速流的滑移面。  相似文献   
123.
单轴小涡喷发动机高空模拟起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青 《航空动力学报》1992,7(3):238-240,291
本文重点介绍该型发动机高空模拟点火起动试验技术,并着重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该型发动机成功地模拟空中起动试验提供试验依据和保证。   相似文献   
124.
四进气道整体式冲压发动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桂林  王健 《推进技术》1998,19(4):11-13
在地面直连式试车台上,对四进气道整体式冲压发动机进行了试验研究,验证了发动机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和低温点火启动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发动机点火启动可靠,工作稳定,具有较宽的工作范围及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5.
主要介绍了斜楔式槽钢冲孔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凸模、双向斜楔、退料组件等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6.
针对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的燃烧细节,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喷注初期不同喷注位置及当量比下超燃燃烧室氢燃料自点火火焰形成与传播过程,结合OH、HO2自由基与温度分布分析了点火燃烧过程的火焰精细流场结构。结果表明:凹腔下游喷孔距凹腔后缘较近时,若喷注压力超过2 MPa,会发生下游火焰通过回流区卷入凹腔的现象;凹腔内喷注会在凹腔剪切层前沿形成稳定反应面,造成反应区分离;喷注压力相同时,上游布置喷孔燃烧室出口氧耗率更高,总压恢复系数降低,而在喷注位置相同时,随喷注压力的升高,燃烧室出口氧耗率提高,总压恢复系数降低;喷注当量比不同会影响火焰的稳定位置与结构,在当量比较低时氢气燃烧主要发生在凹腔、剪切层及燃烧室下游,在当量比较高时则发生在燃烧室下游。  相似文献   
127.
为探究超声速来流下圆柱横向射流轨迹及喷雾动态特性,在宽来流马赫数(Ma=1.50,2.02,3.09)条件下开展了不同喷嘴直径与喷注压力的煤油喷雾试验,通过纹影系统捕捉射流图像并进行外边界拟合与频谱分析。建立了考虑射流前激波效应的穿透深度预测模型,最大与平均相对误差较先前的预测模型分别下降约36%和19.1%。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发现喷雾所受扰动以低频波为主,同时伴有时间特征较为复杂的波动。本征正交分解分析结果证明,喷雾表面同时存在高低频扰动,但低频波占据主导地位,高频波能量较低可被忽略,对应了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结果;低频波频率与来流有效韦伯数有关,有效韦伯数增大会使波长减小,当喷雾前端的来流速度差别较小时,频率就会增大。  相似文献   
128.
实现超声速来流和燃料射流在燃烧室内的快速混合一直是提升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有效提升燃烧室内空气来流和燃料射流的混合效果,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在超声速来流和支板喷注的前提下,在燃烧室上壁面添加了斜坡型激波发生器,并通过改变斜坡型激波发生器的结构参数,包括角度(15°、20°、25°、30°),尺寸(5、10、15、20 mm),位置(100、110、120、130 mm处)等,以探究不同结构参数对混合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型激波发生器的引入能够有效地增强混合效果,且不同的结构参数对混合效果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斜坡型激波发生器尺寸的大小对混合效果的影响大于角度,斜坡型激波发生器角度的大小对混合效果的影响大于位置;混合效率和总压恢复系数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9.
陈延辉 《推进技术》1997,18(4):99-102
针对直连式喷气发动机试车台稳定段同试验件的联接问题,根据空气流量测量、补氧及推力测量等不同试验目的与要求,讨论了选择联接方案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认为,模拟总温较高时,音速喷嘴流量测量联接方式应慎重选用;采用能够测量进、出口压力的迷宫密封方式,可以根据喷嘴及回绕式阻隔件流动理论计算出空气泄漏量并可测出压力损失值,从而对试验所要求的补氧量及推力测量提供较准确的修正。  相似文献   
130.
针对超音速分离线喷管大摆角状态下化学烧蚀导致的壁面退移,基于动网格技术建立了相应的动态仿真模型,实现了对不同燃烧室条件下喷管化学烧蚀率的预示。初步稳态计算得到喉部烧蚀率为0.048 6 mm/s,高出试验结果5.67%,验证了仿真设置的合理性。以此状态结果为瞬态计算的初场,进行相应的化学烧蚀动态仿真计算。该喷管的矢量角放大系数在0.5 s仿真时间内因壁面退移减小了0.42%,对称面下侧分离线结构附近因燃气流动受阻成为喷管烧蚀最严重的位置,烧蚀率为0.074 5 mm/s。增大燃烧室压强或温度,会导致同周向位置的分离线后侧与前侧壁面烧蚀率比值减小。对于分离线附近型面变化较小处,压强5.5 MPa增加到7.5 MPa,该比值减小了10%,温度3200 K增加到3600 K减小了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