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0篇 |
免费 | 295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711篇 |
航天技术 | 31篇 |
综合类 | 107篇 |
航天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71.
472.
473.
为了验证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超声速流动的流动控制和减阻效果,在考虑热完全气体效应的情况下,工程拟合等离子体热力学属性和输运系数,利用能量源项模型对超声速平板和球头等典型流场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取得了与实验较为一致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马赫数为2的超声速平板流动,等离子体合成射流能有效干扰边界层的发展,并诱导产生一系列大尺度结构;对于马赫数为3的球头流场,等离子体合成射流能显著改变激波脱体距离与球头的阻力特性;在放电后第1个周期内,合成射流能使球头平均阻力降低6.3%,而在射流峰值情况下使阻力降低32.0%,激波脱体距离增加2倍,实现了激波控制和流动减阻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74.
虽然自\"协和\"式民机退出蓝天后,在役民机止步于高亚声速,但是研究人员追寻超声速民用运输的脚步却从未停止,并且自第1代超声速民机以后,对超声速民机的研究就从未脱离过变循环发动机的技术探索。叙述了国外超声速民机用变循环发动机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美国超声速巡航研究(SCR)计划、美国高速研究(HSR)计划、欧洲超声速研究(ESRP)计划、日本高超声速运输机推进系统研究(HYPR)计划、美国商业超声速(CST)计划下的变循环发动机研制情况,总结了各计划下变循环发动机的结构特点、性能优势及发展目标,论述了进/发匹配、低噪声、低排放等超声速民机用变循环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为中国超声速民机用变循环发动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75.
476.
以当地流活塞理论为基础完成超声速/高超声速动导数计算公式推导,发展了一种高效的动导数计算方法.选取1个超声速、2个高超声速动导数算例标模,计算了超声速/高超声速下飞行器动导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BFM超声速流动算例的俯仰组合动导数绝对值随马赫数的增大而减小,计算重心位置后移亦会导致俯仰组合动导数绝对值减小,纵向动稳定性降低;在0° ~20°迎角范围内,高超声速流动中的尖锥和钝头旋成体俯仰组合动导数绝对值随迎角的增大而增大,纵向动稳定性增强;所提方法计算时间约为双时间动导数计算方法的1/27. 相似文献
477.
使用CFD方法,分别就真实喷管边界和简化喷口边界,计算超声速飞行器侧向喷流干扰流场,研究边界条件对干扰流场及气动力的影响.使用k-ε湍流模型封闭雷诺平均N-S方程,利用非结构网格对流场进行空间离散.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可靠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喷流边界条件对喷流干扰流场具有一定影响:相对于简化喷口边界,真实喷管边界喷流出口的非均匀性导致喷口上游分离涡和激波位置较为靠前,从而引起附加气动力和力矩的变化;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真实喷管静推力存在损失;喷流压比为500时,总法向力和总俯仰力矩在两种边界条件之间的误差分别为8.21%和22.4%,误差较大.在进行侧向喷流干扰流场的精确计算时,需要考虑边界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8.
高焓超声速载气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确保氢和氧稳定、完全地燃烧,采用临界喷管控制氢氧的质量流率,以及同轴环向的预混方向。实验结果表明:改变氢氧质量流率或尾喷管临界截面积可调节燃气总压,建成结构简单且造价低廉的高焓水蒸汽发生器。 相似文献
479.
超声速空腔流动波系演化及噪声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空腔结构在先进飞行器和动力装置中应用十分广泛,如飞机内埋武器舱、起落架舱、导弹光学头罩、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推力矢量发动机喷口等。这些空腔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普遍面临严峻的气动噪声问题。研究表明,空腔噪声的产生与腔内非定常流动和复杂波系结构关系密切。对超声速空腔流致噪声已开展的研究进行综述,从而为系统地认识波系结构的演化规律、噪声产生机理和噪声控制机理提供参考。首先,介绍了闭式、过渡式和开式3种不同类型超声速空腔流动的主要特点,针对气动噪声最为严重的开式空腔流动,分析了7种典型波系结构形成、传播和相互作用等规律。然后,从空腔压力振荡反馈回路的4个关键环节出发,分析了当前广泛应用的3种压力反馈模型的异同。最后,总结梳理了超声速空腔噪声控制的5条路径,指出在第5条控制路径"干扰反馈激波的传播"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部分问题,就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80.
新型斜波瓣超声速混合器设计研究及其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超声速两股流掺混的特点, 在波瓣喷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斜波瓣型超声速混合器设计方法, 设计的原则是在较小流动损失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混合程度.利用有限体积法对三维可压粘流N-S方程进行离散, 紊流模型为k-ε模型, 分别对欠膨胀、接近完全膨胀和过膨胀3种工况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 当内通道瓣腔顶端与外通道相交处成一定夹角, 射流产生鞍形激波和旋涡可以增加掺混效率, 混合器内两股超声速流的流态基本符合设计要求.在欠膨胀、接近完全膨胀的工况, 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但对严重过膨胀的工况, 到出口截面的混合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