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86篇
航空   672篇
航天技术   211篇
综合类   140篇
航天   3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41.
解决着陆导航连续波测速雷达中面目标非均匀散射特性和加速度分量对测速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波束中心速度求取方法。采用Kalman滤波完成速度跟踪和加速度估计,进行加速度补偿后,利用ZFFT变换完成对目标多普勒频移范围的细化分析,最后采用包络截取法完成高精度波束中心速度估计。通过仿真分析证明,包络截取法相比其他方法具有精度高、适应性强的特点,速度测量误差小于0.15m/s(3δ);通过硬件系统处理时间分析,该算法流程易于实时处理,已成功应用于某着陆导航雷达系统中。  相似文献   
742.
本文介绍CK-1M无人机是缩比为1/5的模拟无人机,安装在发射装置的短轨上,采用双发助推器进行发射起飞。以研究和分析双发助推器推力偏差对发射起飞过程中释放的选择、滑轨长度的确定、离轨安全和飞行姿态的影响。 发射起飞试验证明:有关双发助推器发射起飞模拟试验研究和分析方法是正确的,研究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这些方法和结果均可作为无人机双发助推器发射起飞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743.
当前,导航设备维护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测试程序多变,一直是导航设备规范化调校的瓶颈。2008年3月,西南空管局以成都双流机场02#仪表着陆系统更换部分航向天线为契机,率先尝试导航设备的统调,为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44.
摘要: 在着陆避障过程中,利用双目相机拍得的图片进行立体匹配得到稠密的地形高程图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文中对绝对误差之和(sum of absolute differences, SAD)、全Census变换以及稀疏Census变换立体匹配方法原理进行说明,针对SAD算法无法处理左右图像亮度不一致的情况提出了对匹配窗口进行灰度规范化以及加入LOG滤波的改进措施,并且对上述方法分别应用数据库图像和沙盘拍图进行仿真测试及比较,从匹配错误率和实时性的角度分析各算法在地外星体着陆这种特殊场景中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745.
海口美兰机场于1998年安装了两套挪玛克公司生产的NM7000系列仪表着陆系统,其中NM7013型双频航向信标就有两套,分别配有十六单元和十二单元天线阵,其中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对数周期天线。对数周期天线具有非频变特性,辐射波束窄,能量集中,而且具有良好的前后辐射比,相互干扰小,天线高  相似文献   
746.
以某型着陆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其软着陆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结合Monte Carlo法研究不确定着陆姿态下的某型软着陆性能。然后,分析着陆器的软着陆性能与其缓冲机构构型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基于实验设计方法与动力学仿真模型得到样本点,建立以着陆器缓冲机构构型参数和着陆姿态参数为输入、软着陆性能指标值为输出的响应面模型。最后,基于响应面模型,考虑着陆器姿态的不确定性,运用结合第二代非劣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和多岛遗传算法(MIGA)的分级优化方法实现了着陆器缓冲机构的优化计算,得到了最佳缓冲机构构型参数。通过仿真模型校验,优化后着陆器的抗翻倒能力与底面抗损坏能力分别提升了3.546%和 5.140% 。  相似文献   
747.
嫦娥四号着陆器的着陆区范围仅为嫦娥三号着陆区范围的5%。为满足在月球背面狭窄着陆区的高精度着陆需求,在嫦娥三号单层迭代的轨道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迭代的高精度定时定点月面软着陆轨道控制策略,以环月轨道倾角和环月半长轴为设计变量,设计了多发射窗口的定时定点着陆的标称轨道;再通过在近月制动及后续环月轨道控制中引入面外修正速度增量,逐次缩小轨道控制残差,解决了着陆区范围缩小带来的动力下降初始点的位置和时刻精确瞄准的需求。在轨着陆任务完成时,着陆器在动力下降初始点的落点经度预报偏差优于0.1°,落点时刻预报偏差小于1min,表明该轨道控制策略满足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748.
“嫦娥三号”着陆缓冲机构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嫦娥三号”着陆器于2013年12月14日通过着陆缓冲机构在月面稳定着陆,表明中国已经突破并掌握了地外天体表面着陆缓冲技术,包括适合地外星体表面环境的缓冲方法、着陆缓冲机构设计方法和地面试验验证方法等。文章介绍了着陆缓冲方法的基本要求,对铝蜂窝缓冲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着陆缓冲机构关键几何参数确定及缓冲能力设计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着陆缓冲机构地面试验的主要验证项目和验证方案。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应用到未来火星等目标星体的着陆缓冲,而且在民用技术如桥梁的撞击防护、电梯抗坠毁及爆炸防护等领域中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了解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后续深空软着陆探测及相关民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9.
引言仪表着陆系统下滑道结构是下滑系统非常重要的技术参数。造成下滑道结构不好的原因很多,本文仅对保护区环境、载波与边带相位关系以及天线阵子偏移量3个方面阐述造成下滑道结构不好的可能,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日后出现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0.
陈小春 《航天员》2011,(1):54-55
太平洋标准时间2010年12月3日凌晨1点16分,美国空军X-37B无人轨道试验飞行器完成历时7个多月的秘密飞行任务后返回地球,在滑过太平洋上空后,自动降落在加利福尼亚海岸的范登堡空军基地。顺利着陆,主着陆轮轮胎爆裂在X-37B降落之前,由于担心范登堡空军基地4500多米长的中心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