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471篇
航天技术   45篇
综合类   30篇
航天   2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液氧/甲烷燃气发生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液氧/甲烷的点火和燃烧特性,进行了液氧/甲烷燃气发生器热试验研究。介绍了液氧/甲烷燃气发生器热试验的试验装置、试验方案和试验情况,分析了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燃气发生器设计方案和点火方案可行,点火品质较好,能够在较宽的工作条件下稳定工作,燃烧组织合理,燃烧品质良好,温度均匀性较好,积碳轻微。  相似文献   
282.
针对波音737NG飞机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导致航班不正常激增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对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83.
针对无横流影响的潜载导弹近筒口点火瞬态流场变化情况,建立多相流数学模型,考虑空穴模型,基于动网格技术,实现了潜载导弹弹射出筒、近筒口点火方式发射过程尾空泡的演变过程以及弹体、固壁的压强变化。仿真结果表明,筒口效应导致固壁各处的压强阶跃;近筒口点火后,尾空泡不断的颈缩、膨胀导致压强脉动,但不会产生断裂和回击现象。在筒口气团闭合后点火对筒口产生更大的压强脉动,有可能对固壁产生破坏。  相似文献   
284.
火焰筒压力损失对贫油熄火特性和燃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3.0%火焰筒压力损失火焰筒作为基准,分别设计了2.5%和2.0%火焰筒压力损失的火焰筒,通过试验研究火焰筒压力损失对贫油熄火性能及燃烧效率的影响.在模拟慢车状态下,低压力损失方案均比基准方案的贫油熄火油气比低,2.5%方案的贫油熄火油气比最低;在模拟高温高压状态,3种方案火焰筒燃烧效率对火焰筒压力损失不敏感.综合比较地面起动点火试验结果,在该基准上将火焰筒压力损失降低至2.5%不会对燃烧室综合燃烧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85.
亚燃冲压模型燃烧室高空负压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验证亚燃冲压燃烧室在高空负压条件下稳定工作的能力,设计了带蒸发式值班火焰稳定器与直射式喷油装置的亚燃冲压模型燃烧室,对该模型燃烧室进行了冷态流阻试验、贫油熄火边界试验以及不同截面燃烧效率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件的冷态流阻系数略大于1,冷态总压恢复系数0.98以上;蒸发式火焰稳定器贫油熄火边界较宽;两截面燃烧效率最低相差6%,最高相差19%,在高空负压条件下,增加燃烧段长度能显著提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286.
发动机点火过程中压强振荡对人工脱粘的冲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过程,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数值模拟了点火过程中发动机内流场以及药柱人工脱粘附近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计算表明,点火初期发动机内部出现激波,并在药柱通道内振荡传播,随时间减弱为压强振荡.压强波动时人工脱粘缝隙的冲击会影响脱粘缝内流场的分布和应力应变,人工脱粘层尖端应力变化与升压梯度变化存在对应关系.激波对人工脱粘缝隙的冲击会引起装药明显变形,但是不会使缝隙增大.  相似文献   
287.
2014年4月1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猎鹰-9v1.1火箭升空,成功将"龙"飞船送入目标初始轨道,执行该公司第三次空间站补给任务。同时,火箭第一级在关机和级间分离之后还进行了海面软溅落回收验证试验,成为此次任务的最大亮点。随后,"龙"飞船用自身推力器提升轨道,4月20日与"国际空间站"交会,被站上机械臂捕获,停靠在和谐号节点舱上。此次任务中,"龙"飞船共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约2268kg货物,任务持续一个月。5月18日,"龙"飞船携带1560kg系统硬件、科学货物和废物再入大气层,安全溅落在太平洋上。  相似文献   
288.
为了研究某折流燃烧室的间接点火过程,对三种不同初始火核位置的燃烧室进行大涡模拟计算,并结合燃烧室点火试验和性能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折流燃烧室的主燃区可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主回流区、横跨气流区以及次回流区;燃烧室点火成功的关键在于初始火炬进入次回流区;通过大涡模拟计算得到的贫油点火边界油气比与点火试验结果的绝对误差在0.004以内。  相似文献   
289.
郑大勇  胡骏 《推进技术》2021,42(7):1553-1560
为研究液氧甲烷发动机燃烧室点火冲击特性及影响因素,根据爆轰波产生的机理,建立了甲烷推进剂液相蒸发数学模型,采用C-J(Chapman-Jouguet)爆轰理论,计算和分析了不同混合比、初温及初压对爆轰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爆轰波的强度与初压、初温及混合比密切相关。初压越高,初温越低,越接近化学当量混合比时,爆轰压比、温度比和爆轰速度越大;减小点火时刻推进剂积存量,增强燃烧装置点火能力,可降低爆轰波强度,减少点火瞬态冲击。  相似文献   
290.
提出一种基于Z-Pinch原理但无需火花塞而自点火新型微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Z-Pinch SI PPT)。为了降低推力器的点火电压以及去掉尺寸减小和轻量化的限制,采用点火和放电一体化的改性聚四氟乙烯为推进剂,两个电极分别为钉状阳极和中心有孔的阴极。相比于传统Z Pinch PPT和平行板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该推力器的优点是没有活动部件、火花塞以及为火花塞供电的电源,结构更加简单紧凑。目前研制的该型推力器本体尺寸包络仅有21mm左右,质量为15g。在保持较大推功比优势基础上,点火放电的电压峰值仅为同样自点火的同轴PPT的24%,气体PPT的2.4%。真空舱内多次点火实现累计脉冲1万多次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推力器点火电压为480V,推功比为17.83μN/W,平均推力为85.6μ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