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8篇 |
免费 | 339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78篇 |
航天技术 | 174篇 |
综合类 | 74篇 |
航天 | 4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种实用性较强的瞬态推力测试装置,适用于测量推力上升或下降时间大于4毫秒,推力值从几十牛顿到数百牛顿,推力测试系统固有频率较低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瞬变推力。文中指出推力测试的实质问题:利用低频推力测试系统测量高频瞬变推力时,存在着动态畸变和动态误差,阐明了以瞬变力模拟补偿仪和拉压力应变式传感器为主体的瞬态推力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导出了亚临界流动状态下的气体在节流阀口参数变化时局部节流压降的波动公式,为选择卫星控制系统用的冷气推力器推进剂控制阀门节流口的参数和节流压降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个公式对设计推力稳定的冷气推力器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制导炮弹受侧向脉冲推力作用后处于大攻角情况下的非线性运动稳定性问题.应用首次积分描述了弹丸的运动方程,得到了描述攻角余弦变化的多项式,通过对多项式的分析将弹丸角运动稳定性的问题转化为求解多项式的负根问题,最后运用霍尔维茨定理给出了弹丸非线性运动稳定的充分条件,为非线性运动条件下弹丸的飞行形态的预测、脉冲执行机构的设计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获得尾缘切角对涡扇发动机波瓣强迫混合排气系统的流场、热混合效率、总压恢复系数以及推力系数的影响,以涡扇发动机波瓣强迫混合排气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波瓣尾缘切角模型进行了计算并得到了气动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较大的尾缘切角造成在尾缘截面前主次流更早的提前混合,使流向涡的产生和发展在位置上向上游提前,以至于在尾缘截面之后的一定范围内混合效率更高.但大尾缘切角同时也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以至于总压恢复系数较小,总的混合效率偏低:相比0°切角,25°切角的总压恢复系数减小了0.34%,热混合效率减小了11%.适当的尾缘切角修形可以增大推力系数. 相似文献
7.
对空间碎片检视或抓捕操控中的悬停控制及燃耗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C-W方程,建立任务星近距随遇定点悬停控制模型,通过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分析定点悬停的可控性以及推控要求,结果表明近距悬停需要与悬停位置相关的两个正交方向上的常值连续推力控制量,以及用于抵抗扰动的三轴向上的反馈变推力控制量。分析了近距随遇悬停的推控分系统配置,建立了长时近距随遇悬停的燃耗及燃耗速率的数学模型,最后分析了既满足安全距离需求、又满足悬停方位需求的最小悬停燃耗模型。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体/推进系统一体化要求,提出了一种几何尺寸约束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力喷管设计方法,以实现在满足几何约束条件下优化喷管的气动性能。采用数值模拟对提出的设计方法展开了研究,在此过程中,首先校核了数值方法有效性并确定了网格分辨率。进一步就喷管设计过程中2个关键设计因子——比例因子和非对称因子开展了影响研究。最后为验证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将其与典型截短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截短方法,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不仅能够获得满足几何约束的喷管,同时可使喷管推力系数、升力和俯仰力矩分别提升33.36%、265.75%和37.21%。此外,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还可以通过调整设计因子来获得不同气动性能的喷管,进而满足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霍尔推力器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分析了霍尔推力器推力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改变其推力的主要方法。概述了微牛级、毫牛级和牛级等不同推力级适用的航天任务类型,按照3个级别对国内外霍尔推力器型号进行了分类,分别对3个推力级各系列型号的发展及趋势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各推力级霍尔推力器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展望。针对其中的技术瓶颈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全面、系统地针对各推力级霍尔推力器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毫牛级发展最为成熟的推力级,而随着航天任务类型逐渐丰富,微牛级和牛级霍尔推力器发展潜力愈发突出;研究结果提出了霍尔推进器应提升整体性能、扩展推力覆盖范围,强化多模式工作能力,发展空心阴极以及探究不同推进剂等建议。该研究结果对于霍尔电推进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了解瓦状塞式喷管的性能,采用NND差分格式求解三维N S方程和空气冷流对6单元瓦状特征型面塞式喷管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研究模型的内喷管面积比为4,总面积比为40,设计压强比为1047。计算得到了流场马赫数和塞锥表面压强分布、喷管推力系数效率,以及不同压强比下中心平面、过渡平面和边缘平面的塞锥表面压强变化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效率数值最大相差1%。实验塞式喷管最大的推力系数效率为0 995,同钟型喷管相比,具有很好的高度补偿能力:从地面到高空,效率在0 93~0 995之间变化。和以前简化型面的4单元瓦状塞式喷管相比,实验和数值模拟均说明塞锥特征型面的优化设计提高了喷管性能,更充分体现了塞式喷管的高度补偿特性,可以成为未来工程应用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