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6篇 |
免费 | 196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89篇 |
航天技术 | 65篇 |
综合类 | 74篇 |
航天 | 8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利用Aureol-3卫星在电离层F层高度上(650km左右)对电离层电场扰动与电子密度扰动的观测进行分析处理,在高纬电离层F层高度上可以检测到舒曼共振现象。根据等离子体参数,可以认为,发生在这个高度上的舒曼共振现象与L模式的波传播有关,舒曼共振的基频是与电子密度的大尺度不规则性有关,谐波分量与正向密度梯度相关。 相似文献
572.
573.
非线性谐波法在叶轮机械非定常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非线性谐波法(NLH)进行叶轮机械非定常计算,具有占用资源少、计算时间短等优点,本文探讨了该方法在叶轮机械三维瞬态非定常流场计算中的应用。采用非线性谐波法和传统双时间步法对跨风速风扇和液力涡轮分别进行非定常计算分析。分析表明,在相同计算机硬件条件下,两种方法达到相同的计算精度,非线性谐波法可节省40%的计算时间。探讨了关键参数谐波阶次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高雷诺数进口条件下的跨风速风扇采用三阶谐波逼近即可达到与传统双时间步法相当的计算精度;对于低雷诺数进口条件下的不可压缩液力涡轮,采用二阶谐波逼近即可达到与双时间步法相当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74.
基于抛物化稳定性方程,研究了边界层中TS波及其高阶谐波的线性和非线性演化问题。由局部法和Landau展开式导出初始条件,并计算了扰动幅值和速度型等的演化过程和特征,特别是非线性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初始幅值、压力梯度、扰动频率对扰动演化的影响及其规律,这与边界层的稳定性和转捩研究紧密相关。算例结果与全Navier—Stokes方程的直接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75.
针对某型燃油调节器壳体裂纹故障提出一种分析定位方法。通过实物质量分析、光谱分析和ANSYS结构强度仿真,排除材料缺陷和设计缺陷,将故障问题逐渐收敛定位于外部载荷环境的影响,结合断口和疲劳试验载荷谱利用裂纹疲劳弧线反推分析萌生裂纹机理,采用列表梯形法计算出壳体裂纹萌生寿命,将故障分析定位在高周疲劳试验区间。根据高周疲劳寿命试验数据进行频谱扫描,分析高周疲劳试车中发动机转速频率特性、燃油调节器固有频率,并统计试车累计工作时间。结果表明:外部激励频率与燃油调节器的固有频率存在频率上的重合导致了共振失效。为燃油调节器裂纹故障的分析定位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可为航空发动机控制体系的发展与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76.
577.
高推重比、强紧凑性的设计要求迫使压气机相邻叶片排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小,在加剧排间非定常扰动的同时,势必对叶片的气动弹性稳定性产生影响。本文针对1.5级跨声速压气机,基于谐波平衡非定常求解技术,结合单向耦合的能量法,开展排间耦合对1.5级跨声速压气机叶片颤振特性影响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非定常/定常混合模型的颤振预测结果可以发现:排间压力波反射对振荡叶排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是造成转子颤振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上、下游静叶对转子气动弹性稳定性恶化程度并不相同,且不符合线性叠加原理。对于近失速工况,非定常压力波反射导致转子叶片气动阻尼系数减小75%,定常/非定常混合预测方法可能导致颤振特性预估过于乐观。 相似文献
578.
为了研究电子回旋共振推力器在搭载火箭升空过程中,过载和振动环境对栅极带来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10 cm C/C复合材料栅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C/C复合材料栅极的力学性能、频率响应和振动模态。结果表明:20g过载下,栅极的最大变形量为6.12×10-4mm;在5~800 Hz激振下,栅极频率响应的最大位移为2.3×10-6mm;过载对栅极的影响要大于振动对它的影响,但是这两个值都在安全门限内;综合分析栅极频响和模态分析的计算结果,栅极仅在其第一阶模态处于外界激振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579.
曹春泉余慧玲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4,(1):35-43
国内目前使用的航空设计参考资料中对于操纵系统拉杆自振频率的工程估算公式,大多形式上接近但各参数的量纲单位却不一致,估算得到的结果差别较大;对于操纵拉杆与飞机发动机转速达到共振的描述也不尽合适。从机械振动原理推导证明使用公制量纲参数的拉杆自振频率计算的工程公式,并用Nastran软件分析非等截面拉杆的自振频率。 相似文献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