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461篇
航天技术   33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第四代战斗机飞行品质及其试飞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强 《飞行力学》1996,14(2):17-23
在介绍第四代战斗机将采用的新技术的基础上,讨论了并提出了一些评定飞机飞行品质的新标准和相应的试飞方法及飞驾驶技术,以满足飞机过失速机动飞行和机敏性飞行试验的需要。这些标准和试飞驾驶技术概念清楚,操作简便,而且易于测量,适用于新一代战斗机的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522.
电传飞机试飞与机械操纵飞机的试飞有许多不同之处,其风险性相对更高,尤其是首次将电传操纵系统应用于实际中。从机械操纵向电传操纵过渡应首先保证飞行安全。本文根据各种国外电传操纵战斗机的首飞情况。综述了电传操纵战斗机的首飞准备,主要任务保障支持,风险回避及试飞组织管理等,并给出了典型的首飞任务剖面。  相似文献   
523.
524.
本文通过对我国飞机制造企业试飞站安全管理状况的研究,提出了试飞站管理疏忽与危险树(试飞站MORT),编制了试飞站MORT用户手册、试飞站MORT分析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和预防与试飞站管理疏忽、失误和漏洞有关的事故,对现有试飞站的安全系统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探求事故发生过程,澄清事故发生原因,为进行事故处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5.
526.
527.
528.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复杂,试飞科目和架次繁多,为提高试飞效率,结合试飞是一个重要途径。深入研究了指点信标系统和FAA咨询通告(AC)对于指点信标建议的试飞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试飞方案——从飞机正常着陆中获取需要的参数作为指点信标符合性分析,相比于独立的指点信标试飞,这样不仅获得的数据量大,试飞效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529.
民机试飞规划与管理数据库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国内在民机试飞规划与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类数据及其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所涉及的数据资源涵盖了从飞行试验的需求确认至试验规划编制这一完整过程。根据分析结果,以ER图的形式描述了民机试飞规划与管理数据库设计的概念数据模型。并结合关系型数据库模型,简述了数据库设计工作中由概念数据模型向逻辑数据模型转换的方式。  相似文献   
530.
    
跨声速副翼效率一直是静弹分析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计算结构动力学(CSD)耦合的高精度静弹分析方法用于此类问题时还存在网格变形鲁棒性以及分析结果缺乏有效验证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网格及虚拟位移的网格变形方法,对于迭代中出现的非物理振荡、非一致收敛问题,采用了松弛迭代以及部件载荷综合残差收敛方法。基于上述方法,分析了某型战斗机的跨声速(Ma=0.95)副翼效率,给出了静弹变形对翼面激波位置、激波强度、压力分布的影响以及副翼效率的弹性修正系数。为验证分析结果,开展了静弹试飞辨识,两者吻合良好,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以满足复杂构型跨声速副翼效率高精度静弹分析的需求,对于提高静弹工程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