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5篇
  免费   1193篇
  国内免费   694篇
航空   5128篇
航天技术   635篇
综合类   798篇
航天   95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空中交通管制的疲劳管理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美国FAA的统计数据,大约有21%的航空器事故与疲劳有关:根据英国安全报告系统(CHIRP)的数据显示,13%的运行差错直接与管制员的疲劳有关;根据厦门空管安全报告系统数据显示,有18%的工作失误与管制员的疲劳有关。随着我国航班基数的不断增加,因管制员疲劳引发的空中交通不安全事件的数量也越来越明显。民航总局空管局和各级空管部门已将疲劳的管理和预防作为一项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2.
建立了描述激光控制分解式固体微推力器内流动特性的计算模型,对激光微推力器内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分析了气体粘性和压强对激光微推力器内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推力器内流动受低压、小尺寸的综合影响,喷管喉径小于0.8 mm时,气体粘性对推力器性能影响显著增强;提高推力器内压强是减小粘性影响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3.
文章介绍了各类降落伞充气时间的计算方法。对密致伞,将质量守恒方程与物-伞系统的运动方程相结合推导出计算充气时间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一个算例。对开缝伞,提供了计算充气时间的经验公式。对采用收口技术的伞也提供了计算充气时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4.
本文对先进大型固体发动机碳/碳喷管喉部的消蚀过程进行了气热化学分析,分析认为碳/碳喷管喉部表面消蚀的主要原因是水蒸气对碳的化学侵蚀.分析过程中应用了几个专有的数值计算程序,并用碳/碳材料表面消蚀速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实验结果作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在模型中采用的从点火开始时平滑的初始碳/碳材料表面的层流附面层转变为稳定工作时粗糙的烧蚀碳/碳表面的紊流附面层状态时的假设,使实测消蚀数据和预测值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正态模型结构可靠度的贝叶斯精确下限的评估公式提供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达到任意给定的精度。计算复杂度可由O(n~2)降为O(n)。程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66.
针对高超音速化学非平衡流提出了两种隐式格式.一种是近似因子分解算法对角化形式在隐式TVD(全变差递减)格式上的推广,另一种可视为隐式TVD格式的LU分解形式.数值试验表明,本文给出的算法保持了TVD格式的高分辨率特性,同时计算量大大减少,是高超音速化学非平衡流数值模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7.
76°/40°双三角翼前缘涡破裂及其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显示结果表明,喷流能有效地推迟双三角翼前缘涡的破裂,且随着攻角的增大,前缘涡破裂位置逐渐推后,喷流极大地改善了大攻角情况下前缘涡的非对称破裂特性,能有效地克服可能出现的机翼的"摇滚"现象.另外,后缘喷流可以减弱乃至消除前缘涡混掺现象的发生,进而有利于飞行器的操纵.  相似文献   
68.
后向台阶层流边界层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应用偏振差动式激光测速仪对后向台阶层流边界层分离、再附及发展为湍流边界层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精细的量测,得到了时均速度、湍流强度等的分布特性。我们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层流边界层分离后在再附点处为过渡流,进一步发展最后形成湍流边界层。在湍流边界层区域,流速分布遵循对数律,但积分常数比平板湍流边界层中所得值要大。  相似文献   
69.
在太空等离子体中,尤其在等离子体内部磁场较弱时,轫致辐射是等离子体能量损失的主要机制.本文对太阳宁静及耀斑期间1AU处等离子体轫致辐射计算表明,等离子体辐射强度If的变化与辐射的电磁波频率有直接的关系.当辐射频率,接近于等离子体频率,fpe时,辐射强度显著增大.随着电磁波辐射频率的增大,辐射强度随频率增大作缓慢对数下降.辐射亮温Tb与等离子体电子温度Te、介质光深成正比.Tb与If随辐射频率变化的整体趋势一致.在相同的辐射频率情况下,太阳宁静期间If值、Tb值低于太阳耀斑期间If值、Tb值.  相似文献   
70.
在风洞用电子扫描阀进行测压,研究了绕平板扰流片和锯齿扰流片分离流动的壁面压力分布.结果表明平板扰流片和锯齿扰流片均在上游x/h=-6处剪切层开始分离,并再附于下游x/h≈20的位置.锯齿扰流片横向位置的变化对壁面平均压力分布几乎没有影响,但通过锯齿槽流向的压力脉动一般大于通过锯齿尖点流向的脉动.从平均压力分布看,锯齿高度可以增加扰流片阻流效果,采用锯齿扰流片可以减小下游壁面压力的脉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