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179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4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机队规模扩大和上座率提高是2010年许多航空公司经济形势向好的表征。随着航空公司运营节奏加快,对平稳和快速周转的维修程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航空运输市场的复苏与繁荣,  相似文献   
72.
2月24日,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民航十一五发展和十二五展望,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李家祥局长说,中国民航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概括起来有七个特点:一是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二是行业规模显著壮大;三是发展  相似文献   
73.
周武  顾烨  姜帆 《太空探索》2010,(4):8-13
2月28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元宵佳节.在这共庆团圆的日子里,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多名青少年,通过由中国科协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希望一号公益科普卫星,完成了首次"两岸四地"青少年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通联活动.  相似文献   
74.
刘跃 《国际航空》2010,(11):49-49
<正> 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航国际,AVIC International),是2008年在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CATIC)改制更名的基础上,与中航供销、北京瑞赛重组整合后组建的股份公司。目前,公司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资产规模达到770亿元,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00多亿美元,在深圳和香港拥有7家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75.
《中国航天》2010,(9):44-45
<正>39.4%8月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经过短短四年的奋斗,技术应用产业与航天服务业经济规模和实力大幅提升,产业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总收入从2006年的13.2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40.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相似文献   
76.
市场竞争的压力,促使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推出为客户定制的服务。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航空公司希望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维修成本。本文探讨的是航空发动机性能与运营成本之间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7.
定制培养: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升级,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本文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定制培养模式,介绍了定制培养模式的成功案例,指出了实施定制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编者的话     
2008年,我们经历了历史罕见的国内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也见证了我国航空工业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改革调整:中国一航和中航二集团重组整合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在扩大规模、整合资源、积极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战略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79.
张芃 《中国航天》2010,(8):41-42
近年来,中国航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以加强品牌形象的塑造为主要目标,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战略中扩张规模,在调整中提升实力,成功地扩大了公司规模及民用产业产品的市场份额。据了解,从2007年至2009年,三年间实现了累积营业收入855787万元,利润总额49248万元,累计销售汽车发动机42.7万台的良好成绩。  相似文献   
80.
在大型工程装备快速变批量生产需求环境下,基于可拓协同制造资源概念,提出了装备可拓制造"超网络"链制造模式,研究了可拓制造能力单元的RKCQ流模型,构建了可拓制造"超网络"链的参考模型与组建过程模型,并指出使能技术框架体系,可拓制造"超网络"链模式提出的目的在于为大型工程装备制造系统应对不确定性的需求提供制造能力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