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62篇
航天技术   4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某机副翼操纵系统非性六杆机构计算机综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3.
针对升力式再入飞行器体襟翼控制三通道时的非最小相位问题,设计了一种姿态输出跟踪控制方法。选择合理的局部微分同胚,将姿态输入-输出模型转换为正则形式并得到内动态。通过对内动态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提出系统非最小相位特性的判据,采用此判据可判定当存在副翼反效时该输出跟踪控制问题为非最小相位控制问题。针对该问题,首先依据内动态与外部动态的线性相关度将正则模型分解为最小相位子系统(纵向通道)和非最小相位子系统(横侧向通道),然后运用动态逆控制技术对2个子系统分别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最后基于Lyapunov方程和最小范数控制策略在非最小相位子系统中引入非线性辅助控制项以镇定整个姿态控制回路。仿真结果表明了在仅有体襟翼控制的情况下该控制方法能够精确跟踪控制指令并镇定内动态。   相似文献   
54.
首先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多级等幅载荷下结构疲劳可靠度计算方法的局限性,然后以概率理论和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便于工程应用的疲劳累积损伤概率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方便地求出规定疲劳寿命下的可靠度和规定可靠度下的疲劳寿命。最后应用疲劳累积损伤概率模型分析了某型飞机副翼操纵系统三角摇臂的疲劳可靠性,给出了其可靠度R随飞行时间T变化关系曲线,并且研究了表面加工系数对三角摇臂疲劳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针对弹性变形对前掠翼气动特性的影响,基于改进的CFD/CSD松耦合静气动弹性数值计算方法,在高亚声速条件下,对前掠角χ=10°,20°,30°的前掠翼纵向气动特性和副翼操纵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迎角较小时,弹性翼的升力、升阻比和俯仰力矩较刚性翼大,大迎角时恰恰相反;随着前掠角的增加,机翼的弯扭变形和气动参数变化的程度愈加剧烈;在最大升阻比、迎角α=4°、副翼偏转角δ=20°时,弹性翼的副翼操纵效率略大于刚性翼。该研究可为前掠翼布局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
民用FBW系统飞机提高舵面抗振性的主要措施有:操纵舵面质量平衡法;利用作动器阻抗,包括提高作动系统静刚度和自然频率,改善作动系统阻尼特性;气动平衡法;主动颤振抑制(闭环控制).民机作动系统设计中一般从以上4个方向同时着手,提高作动系统抗振性.从提高作动系统静刚度和自然频率着手,研究了某型飞机法兰式安装下等效刚度计算方法,得出了副翼作动系统自然频率范围.计算结果表明,主机所与供应商共同确定的静态刚度参数满足作动系统颤振抑制的最小自然频率要求,供应商可采用这些参数进入作动器静态刚度详细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57.
通过某型飞机襟副翼在实际装配中出现的交点同轴度问题,从工装、零件、工艺方法、容差分配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述,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问题得以解决,为以后类似机型的设计、生产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8.
随着数字化装配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推广应用,适应数字量传递的互换性设计对于提升飞机操纵面设计效率、稳定装配质量和降低维护成本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以飞机操纵面的互换性设计为研究对象,针对互换性的要求分析设计要点,建立与数字化装配相协调的互换性设计流程;从操纵面的构型特征角度分析互换性设计的结构元素;提出实现操纵面互换性的技术途径,给出相应的参考指标;以某型飞机的副翼为例,对其进行互换性分析和设计,并通过实际装配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操纵面互换性设计流程合理可行,能够满足互换性要求。  相似文献   
59.
在低速实验中,应用激光片光源和CCD 摄像系统,对一装有“前端襟翼”和“前缘襟翼”的双襟翼74°后掠三角翼进行实时记录与流态显示的试验技术和图像的三维重建。在迎角0°~50°范围内,对双襟翼的偏角作不同匹配,研究机翼在定常和非定常的俯仰与滚转运动中出现的旋涡流态,以了解分离涡系发展、破裂和相互作用的演变,物理机理和双襟翼的控涡效果,并对所有显示图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0.
结合滚轮的实际使用环境和载荷,建立了滚轮与圆盘的有限元模型,对滚轮接触应力场进行了分析,从而弥补了赫兹接触理论的局限性,有效地确定了试验载荷,以指导开展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