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5篇
航空   763篇
航天技术   157篇
综合类   60篇
航天   4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创新教育是所有大学的任务,是对每一所高校的内在要求,是提高高等教育质昔的重要方面.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以单一的传授式为主,致使所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着力通过课堂启发式教学、EDA仿真软件的应用、便携式实验箱和大学生电子竞赛等几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2.
183.
面向航空智能制造的DT与AI融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隋少春  许艾明  黎小华  刘顺涛  黄伟 《航空学报》2020,41(7):624173-624173
针对航空装备复杂制造场景下制造过程管控维度多尺度大、制造资源组成复杂性高、质量问题跟踪定位难度大等问题,结合数字孪生(DT)与人工智能(AI)技术特点,开展了面向航空智能制造的DT与AI融合应用研究。基于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应用现状,系统性地阐述了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融合机理,分析了支撑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融合驱动航空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和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融合驱动的AI控制中心构建涉及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加工制造过程自适应控制、智能车间生产过程智能管控、制造过程资源调度与优化决策、产品智能质量控制等应用场景,为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在航空智能制造融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4.
2010年5月22日,印度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在门格洛尔机场降落时冲出跑道,撞穿机场围栏,坠入数十米深的山谷,飞机断成数截并燃起了大火,造成1 59人遇难的惨烈空难。受地形限制,门格洛尔机场修建在山顶,即俗称的"桌面机场",这类机场的跑道对于飞行员准确降落的要求比较高,一旦因为天气原因、跑道湿滑、机械故障等原因冲出跑道,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5.
介绍了航天外协单位(非航天单位)在承制航天用通信装备电子产品过程中,开展工艺文件标准化审查的目的、范围和内容,并针对审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6.
士元 《国际太空》2008,(4):5-10
□□北京时间2008年2月21日10:26,装备有“宙斯盾”反导防御系统的美国伊利湖号巡洋舰发射的一枚标准-3导弹,击中了一颗飞行在太平洋上空208km、速度超过27400km/h的美国失控侦察卫星。美国国防部官员发表声明称,陆地、空中和海上监测网络,以及位于太空的感应装置证实,卫星燃料  相似文献   
187.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chnical Manual)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由于其拥有表现能力强、查询方便、易更新维护、数据共享、能即时远距离传输、允许多用户同时阅读等诸多优点,世界各国竞相发展.近年来,IETM 的发展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基于Web的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所有技术资料都存入公共源数据库(CSDB)中,通过网络共享.二是随着XML技术的发展,采用XML作为数据格式标准.  相似文献   
188.
《航天员》2009,(2):79-79,F0003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其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二院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从仿制到自行设计和自主创新,发展我国导弹事业的成功之路。二院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我国早期地地导弹控制系统,我国多代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我国第一个固体潜地战略导弹、固体陆基机动战略导弹的研制生产任务,为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9.
《电连接器速查手册》汇集了全国著名企业研发、生产和供应的电连接器产品,是快捷查找所需电连接器、指导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电连接器的一本实用工具书。本手册汇编了普通圆形、矩形、高频等数百个型号/系列的电连接器,包括了耐高电压(2kV以上)、低电压(30V),高温(200℃以上)、水密(橡胶密封)、气密封(玻璃烧结密封)、水下(500m)、船用(三防)、数据传输(1553B、三轴、四同轴)、滤波(圆形、矩形  相似文献   
190.
苑文 《中国航天》2012,(7):44-45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电子技术研究院771所是我国微电子和计算机领域的核心研制生产单位,其与神舟九号飞行任务配套的产品均为飞行和返回的重要设备,与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完成在轨工作息息相关,对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管分系统中央单元是数管分系统返回舱的主控计算机,在飞船飞行的过程中,完成对整个数管分系统设备的控制、管理以及对挂在总线上的其他分系统设备的控制,可靠性要求很高。中央单元完成的功能是以程控、校时、总线通讯、数据管理和故障处理为主,同时要求支持遥控、遥测、逃逸、应急返回和地面综合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