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42篇
航空   647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52篇
航天   3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91.
结合内径为60mm的等壁厚爆震室,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并施加真实爆震载荷,确定其疲劳载荷谱类型为周期性常幅谱。通过有限元模型和静态载荷作用下的解析模型分析得出爆震室壁厚和动力放大系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壁厚通过动力放大系数对自身进行调整,该过程中内壁的等效应力最大值逼近目标应力,以此为基础提出爆震室等寿命设计方法。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加工变壁厚爆震室试验段,通过试验测量变壁厚爆震室外壁3个测点的应变,并估算3个测点内壁处的疲劳寿命,发现3个疲劳寿命最大误差为8.82%,考虑到试验与数值计算的工况误差可认为3个测点处寿命相同,验证了爆震室等寿命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92.
王晓峰  林宇震  张弛 《推进技术》2017,38(9):2020-2028
在燃气轮机燃烧室内,通常采用头部旋流装置来稳定火焰,旋流与主燃孔横向射流的交互影响使得燃烧室内主燃区的气动特征非常复杂。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主燃孔位置变化对于燃烧室流场及点火熄火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研究同一燃烧室中,三个不同主燃孔位置带来的影响。使用商用软件Fluent 13.0进行了本研究冷态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旋流杯下游流场的信息。在本研究尺度内,随着主燃孔向燃烧室下游移动,回流流量增加。试验研究了三种方案的点火熄火性能。分别进行了常温常压点火熄火性能试验,常温低压点火性能试验和加温常压熄火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主燃孔位置向下游移动,燃烧室的贫油点火、熄火边界都变宽,点火熄火性能得到改善。对于常温常压且压降在3%这一典型燃烧室工况而言,[Lp/Hd]=0.9的方案比[Lp/Hd]=0.5的方案贫油点火性能提高了35%。本研究表明主燃孔位置对燃烧室内气动热力及点火熄火性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93.
为研究贫燃条件下当量比对交流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辅助起爆的影响,采用松耦合方法仿真求解了当量比分别为1.0,0.8及0.6三种条件下氢氧预混气体起爆过程,对比研究了放电产物时空分布特性、不同阶段爆震管内流场参数分布、起爆时间和距离以及推力壁动态历程。结果表明放电产物在同一周期内的时空分布形态不随当量比改变而变化,但随着当量比下降,各主要活性粒子的密度增大,增幅则降低。随着管内流速上升,等离子体对流场结构的改变更加明显,加速了形成稳定爆震波的各个子过程;不同工况下等离子体都缩短了起爆时间和距离,但当量比越低,缩短程度越小。对推力壁受力的动态分析也显示等离子体对流场演化的加速效果随当量比减小而减弱,不过其受力大小与等离子体无关。在本文贫燃条件下出现低当量比不利于等离子体发挥作用的原因包含两点,一是燃料占比降低带来的不利影响大于等离子体助燃的效果,二是放电区域尺寸有限。  相似文献   
894.
燃烧加热脉冲风洞气动/推进一体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机体与超燃冲压发动机高度耦合,使得一体化气动性能预测非常困难,但是能够开展一体化带动力试验的地面设备很少。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研制了一种氢氧燃烧加热高焓脉冲风洞,其有效试验时间大大超过长时间激波风洞,采用模型-天平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在几百毫秒内进行高精度测力,重复性测力误差小于2%。结合数值计算进行了支架干扰、来流污染凝结、壁温等影响及试验数据修正研究。典型升力体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推进一体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燃烧加热脉冲设备的300 ~ 600ms有效试验时间内,能够有效获得飞行器的升力、阻力(推力)和力矩特性,试验数据与CFD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95.
吉赫兹横电波室(GTEM室)是一种重要的电磁兼容试验设备,与传统的开阔场及微波暗室相比,GTEM室具有场强大、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本文设计了一个用于电磁辐射敏感度测试的GTEM室,有主、副两个测试区域,其工作频率为DC-4GHz,可产生超过400V/m的场强。  相似文献   
896.
针对固冲发动机燃烧效率较低以及凝相粒子分布规律不清楚的现状,本文建立了一套评价固冲发动机燃烧效率的双补燃室试验装置和研究凝相颗粒分布的取样装置。对比研究了结构相同的补燃室内的参数,其误差小于0.5%,说明该装置可以用于精确对比不同补燃室的燃烧效率。然后应用该装置完成了补燃室长度分别为600mm、800mm、1000mm,进气角度分别为30°、45°、60°的对比试验,分析了粒子的粒度分布规律和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该规律与数值分析的规律相同。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气角度不变情况下,补燃室长度增加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燃烧室压强提高,凝相粒子直径明显减小,B粒子燃烧更充分;在补燃室长度为1000mm的情况下,进气角度增加有利于燃烧效率增加,燃烧室压强提高,粒子直径减小,B粒子燃烧更充分。双补燃室发动机是评价补燃室燃烧效率的有效装置,粒度分布和燃烧产物的化学成分有助于补燃室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897.
2004年,吸气式推进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有大量的民用发动机获得或接近获得FAA合格证.F135和F136联合攻击机发动机都进行了全尺寸的发动机地面台架试车,发动机技术计划继续取得成功,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X-43在第2次和第3次飞行试验中成功验证了可控加速飞行,达到了M7和M10的飞行速度。  相似文献   
898.
补燃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大范围工况调节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特点,重点探讨了推力室燃料主路节流、涡轮分流以及变发生器混合比等推力调节方案在发动机上的应用,确定了在发生器燃料路设置流量调节器改变发生器混合比,实现发动机推力在50%~110%范围内调节的方案,分析了推力调节速率对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影响及主要组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99.
针对高马赫数飞行条件下(Ma=8,其中燃烧室内流马赫数为3.88)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组织方案的优化问题,采用三维可压缩雷诺平均(RANS)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用不同燃料喷射角度和凹腔后倾角的燃烧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高马赫数下燃烧主要集中在凹腔和燃烧室近壁区,随着燃料喷射角度的增大,燃烧反应更加剧烈;增大燃料喷射角度和减小凹腔后倾角能提高混合效率,从而提高燃烧效率,燃烧也更充分,但是燃烧引起的总压损失也会相应地提高;高马赫数条件下发动机内流阻力很大,大约是发动机净推力的7~8倍,而增大喷射角度和减小凹腔后倾角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推力性能,其中采用135°的逆向燃料喷入方案获得的正推力最大,此时燃烧位置相对靠前,有利于燃烧室设计尺寸的小型化。  相似文献   
900.
无毒、无污染的大推力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成为研究热潮,以200 t级全流量补燃循环液氧甲烷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结合真实气体效应下涡轮绝热功模型和低温冷却套模型,对比分析了发动机多种调节元件设置方案,结果表明富氧发生器、富燃发生器副路调节元件分别设置为调节器和节流阀时,发动机推力和混合比耦合程度相对较低,利于单一工况参数的调节。在此系统方案基础上,通过仿真对比分析,选择出了最佳推力调节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