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71篇
航空   561篇
航天技术   82篇
综合类   44篇
航天   2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设计了一种带蒙皮和金属底板的双层梯度蜂窝吸波结构,并利用Hashin-Shtrikman(HS)模型获得其等效电磁参数。在此基础上,以反射率低于-10dB带宽最大为优化目标,利用保收敛粒子群优化算法(Guarantee Convergenc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CPSO)对四种不同排序方案的双层梯度蜂窝吸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入射电磁波的角度和极化方式以及吸波材料的选择、排序和厚度对双层梯度蜂窝结构的吸波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入射角度下TM极化时的吸波特性明显优于TE极化,在入射角为60^°时最为明显;对比四种方案优化结果显示,case 1方案由于选用损耗角较小的吸波材料充当透波层,分布于蒙皮下面,而选用损耗角较大的吸波材料作吸收层,并置于吸波结构底层,因而具有最大的优化目标函数,吸波效果最佳,且蜂窝高度仅为具有相同吸波效果的case 3方案的49.44%。因此,选择case 1方案作为本文最终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892.
光伏组件的遮挡物识别是光伏运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传统识别算法多依赖人工巡检,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面向光伏组件的遮挡物识别算法PORNet。通过引入特征金字塔,构建多个分辨率下具有丰富语义信息的图像特征,提升对遮挡物尺度和密度的敏感性。通过特征自选择,筛选出语义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图,以加强物体环境的语义信息表达。用筛选出的特征图完成遮挡物识别,从而提升识别准确率。在自建光伏组件落叶遮挡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比较和分析,并对识别性能进行了评估,通过与现有物体识别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提升了9.21%和15.79%。   相似文献   
893.
随着高通量卫星通信业务需求迅猛增长,多波束天线馈源阵的一体化、小型化、集成化及轻量化设计制造技术成为制约其应用的关键因素.针对每波束7馈源合成的单口径多馈源的多波束馈源阵列无源器件数量大、级联复杂、结构包络小、无法采用传统方法设计加工等特点,提出了馈源阵列剖分设计、分层结构连接及压紧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剖分结构的加工方案选择及基于精度匹配的厚度补偿装配实现方法,为该类馈源阵列在宽带高通量卫星下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94.
临近空间飞行器依靠搭载的柔性太阳电池组件和储能电池组构成的能源系统,可在临近空间长期飞行和驻留,完成地面观测、无线通信、军事侦察等任务,因而成为各国航天航空领域发展的热点之一。由于太阳电池组件能量转化效率只有20%左右,大部分太阳光能量吸收后转化为热。这部分热传导到高空气球内部,将造成内部气流紊乱,增加高空气球姿态控制难度,而温度升高引起的热应力甚至可能破坏柔性太阳电池组件。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太阳组件在高空气球蒙皮上的工作条件,建立组件结构模型及热传递数学模型,仿真得到电池组件实际工作时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情况,对高空气球供电组件的结构优化、工作状态的掌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5.
本文建立C919某扭力管万向节组件及支撑轴承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及正弦分析,推导了正弦振动下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并预估了模型的寿命,通过模态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正弦试验验证了疲劳寿命计算的正确性。该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可用来预估相关模型的正弦振动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896.
为了掌握空间站多机机组发动机点火工作温度特性,对150 N发动机双机机组开展高空模拟热试车,研究单个分机点火、双机同时点火以及机组机架包覆热控组件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个分机长时间点火导致不点火分机的氧化剂、燃料路电磁阀温度近似线性上升,平均最大温升速率分别为0.033 ℃/s和0.047 ℃/s。双机同时点火时,中心轴线间距180 mm的燃烧室喉部温度不会受到相邻分机点火的影响;氧化剂路电磁阀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斜向安装的燃料路电磁阀受相邻分机热烘烤产生的温升速率为0.018 ℃/s,占总温升速率的比例约35%。双机机组上单个分机长时间点火会对不点火分机头部法兰和电磁阀持续产生热烘烤作用,机组机架包覆热控组件后可以有效降低烘烤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7.
星载天线在轨运行时受到空间外热流的影响,会经历周期性的高低温交变,导致其反射面产生热变形。为了保证星载天线稳定运行,选取某型号星载双反射抛物面天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对天线高温工况下的在轨温度场进行分析,进而将天线上分布的温度载荷作为边界条件映射到结构场中进行热变形分析;同时详细分析了材料属性、铝蜂窝芯厚度、碳纤维贴层厚度、反射面支撑约束位置等因素对双反射抛物面天线热变形的影响,以期为星载天线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98.
提出了一种考虑组件保形要求的组件布局-结构拓扑的多组件结构系统布局优化设计方法。在传统的多组件结构系统布局优化设计基础上,定义了组件设备的弹性应变能函数并用其定量衡量组件设备的弹性变形程度,在多组件结构系统布局优化过程中,采用组件设备的弹性应变能函数作为其保形设计约束,以实现抑制承载组件变形的设计目的。解析了组件设备保形设计约束对结构拓扑及组件布局设计变量的灵敏度,研究了组件保形设计约束与结构系统整体刚度之间的消长关系,分析了组件保形约束对组件布局及支撑结构材料拓扑分布的影响,在考虑组件保形设计约束的挂架系统布局优化模型中引入了系统的质心位置约束并完成了其解析灵敏度求解。通过数值算例,实现了考虑组件保形、材料用量分数、质心位置约束的多组件结构系统布局优化设计。数值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引入组件保形约束的多组件结构系统布局优化设计方法能够有效抑制传力路径上参与承载的组件设备的弹性变形,实现组件设备的保形设计。  相似文献   
899.
航天结构中,蜂窝板常采用在内部镶嵌埋件的方式使其与其他部件连接.为了分析CFRP蜂窝夹层结构板埋件集群区域面板在温度应力作用下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失稳破坏应力理论计算和数值分析,由分析结果发现是面板失稳导致了结构破坏.提出了加厚面板和局部加强两种补强方法并分析了其可行性和效率,通过对比发现局部补强的方法更加可行和高效.最...  相似文献   
9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